介绍摘要

  • 中文名称
    清汤火方
  • 主要食材
    火腿、母鸡、水发冬菇、冬笋
  • 适宜人群
    气血不足,脾虚久泻,体质虚弱
  • 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
  • 主要食用功效
    健脾开胃,生津益血,滋肾填精
  • 是否含防腐剂
清汤火方是一道江苏的名菜,属于苏菜系。以火腿为制作主料,清汤火方的烹饪技巧以炖菜为主。特色:汤清见底,味鲜汁醇,火腿酥香而脍炙入口。清汤火方是扬州的传统名菜,以火腿为主要原料烹制而成(火腿以浙江金华火腿为最佳,云南宣威火腿,江苏如皋的北腿质量亦属上乘),也有用冬瓜作配料,因鸡汤清鲜,火腿成方,故而得名。

制作材料

主料:火腿腰峰500克,火腿脚爪75克。
辅料:净母鸡一只(重约600克),水发冬菇25克,冬笋片150克。
调料:精盐25克,绍酒75克,葱结20克,味精15克,姜片25克。[1]

制作工艺

初加工:火腿选用中锋部位一块,修切整齐,放入温水浸泡后取出,去毛修去夹黄部分,再用清水洗净。光母鸡2只剖腹去内脏洗净。水发冬菇去根蒂洗净。葱,姜洗净。
切配:取用1只鸡,取下鸡脯肉,去皮斩茸成白吊。取下鸡腿肉去皮斩茸成红吊。剩下的鸡骨架,斩去头尾,撕去鸡皮,连同另一只鸡的鸡颈(去皮)斩碎成茸为骨吊。
烹调:
1、取另一鸡同猪爪入沸水锅内烫洗一次后取出洗净,放入砂锅中,加绍酒15克及姜片,葱结,虾子等调料,放满清水后,置中火上烧沸,撇去浮沫,换小火焖两小时左右,捞出鸡,猪爪(作别菜用)。
2、将汤倒入炒锅中,烧沸,同时用清水将骨吊调拦成厚糊状,徐徐倒入汤中,用手勺轻轻搅动,待汤微沸时,将炒锅半边挨近火,撇去浮沫,用细眼漏勺捞出骨吊,用手捏成圆饼形再放回汤内烧沸,撇去浮沫,捞清骨吊。此谓第一道吊汤方法;第二道用红吊吊汤;第三道用白吊吊汤。方法均同第一道吊汤,但不再加姜葱酒。鸡汤经三次吊汤后,再用中火烧沸,加精盐,撇去浮沫,或用滤器将汤滤清,即成鲜美清澈的清鸡汤。
3、取竹垫一只,放入砂锅内,将火腿放入,加绍酒10克及姜片、葱结等调料,清水漫过腿肉,置中火上烧沸,移小火焖至七成熟取出。待冷后,用刀修齐四边成长方形,并在肉面上剞成边长3厘米的正方格,肉皮一面浅划成同样花纹。
4、火腿放炖盅内(皮朝下),加清水、绍酒10克,上笼蒸30分钟,取出滗去汤水,换水复蒸一次后,再换清鸡汤,复蒸两次,直至火腿肉酥烂。同时,将冬菇、笋片用盘装好,上笼蒸熟。
5、从笼内取出火腿,皮朝上,装入大汤碗内,上覆冬菇、笋竹,舀入烧沸的清鸡汤即成。

工艺关键

1.使用“骨馅”、“红馅”,“白馅”,分3次吊汤,以汤清见底,滋味鲜醇为准。
2.中华三腿为火腿名品,即浙江金华火腿、江苏如皋火腿、云南宣威火腿,简称南腿、北腿、云腿,此菜宜选北腿上腰峰,突出扬州正宗风味。

风味特点

“清汤火方”是扬州传统菜肴,与苏州传统名菜“蜜汁火方”合称“南北二方”,以汤清味醇、火腿酥香而脍炙人口。其制汤方法能反映出扬州厨师高超的“吊汤”技艺。采用多种原料,经3次吊制,汤清见底,味鲜汁醇。火方则需选用金华火腿或如皋火腿的上腰峰部分。由于所制清汤鲜美,所选火方考究,此菜一直是扬州美食中的名撰。

适合人群

火腿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气血不足者食用;适宜脾虚久泻、胃口不开者食用;适宜体质虚弱、虚劳怔忡、腰脚无力者食用。
2. 脾胃虚寒的泄泻下利之人,不宜多食;老年人、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患有急慢性肾炎者忌食;凡浮肿、水肿、腹水者忌食; 感冒未愈、湿热泄痢.积滞未尽、腹胀痞满者忌食。
母鸡适合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 母鸡,性属阴,适合于老人、少儿、妇女、产妇、体弱多病者食用。
2. 感冒发热、火热偏旺、痰湿偏重、肥胖症患者、热毒疖肿、高血压病人、血脂偏高者忌食;鸡肉鸡汤中含脂肪较多,会使血中胆固醇进一步升高,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使血压持续升高,对病情不利;患有胆囊炎、胆石症的人忌食。以免刺激胆囊,引起胆绞痛发作。痛风症病人不宜喝鸡汤。
香菇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贫血者、抵抗力低下者、高血脂患者、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患者、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肾炎患者食用;
2. 脾胃寒湿气滞或皮肤骚痒病患者忌食。
冬笋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对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2. 但儿童、尿路结石者、肾炎患者不宜多食。

食疗作用

火腿食疗作用:火腿肉性温,味甘咸;
具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滋肾填精之功效;
可用以治疗虚劳怔忡、脾虚少食、久泻久痢、腰腿酸软等症。
江南一带常以之煨汤作为产妇或病后开胃增食的食品;因火腿有加速创口愈合的功能,现已用为外科手术后的辅助食品。
母鸡食疗作用:
老母鸡具有温中益气、补虚劳、健脾益胃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体虚食少、虚劳瘦弱、消渴、水肿等症。
香菇食疗作用:
香菇性味甘、平、凉;人肝、胃经。
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气血、益智安神、美容颜之功效。还可化痰理气,益胃和中,解毒,抗肿瘤,托痘疹。
主治食欲不振、身体虚弱、小便失禁、大便秘结、形体肥胖、肿瘤疮疡等病症。
冬笋食疗作用:
竹笋味甘、性微寒,归胃、肺经;
具有滋阴凉血、和中润肠、清热化痰、解渴除烦、清热益气、利隔爽胃、利尿通便、解毒透疹、养肝明目、消食的功效,还可开胃健脾,宽肠利膈,通肠排便,开膈豁痰,消油腻,解酒毒;
主治食欲不振、胃口不开、脘痞胸闷、大便秘结、痰涎壅滞、形体肥胖、酒醉恶心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