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小豆 介绍

介绍摘要

小豆(Vigna angularis),古名荅,小菽,赤菽等;别名红小豆,赤豆,赤小豆,五色豆,米豆,饭豆。英文名Adzuki bean。染色体数2n=22。小豆起源于中国,栽培2000多年。全世界小豆以亚洲面积最大,非洲、欧洲及美洲也有生产。

栽培种植

小豆有条播与穴播两种播种方式。使用条播机,可以明显提高播种质量,提高出苗率与整齐度。条播机的开沟器分圆盘式和靴式两类。靴式开沟器可以加宽播幅,种子分布较散,对小豆个体发育有利,但对整地质量要求较高。圆盘式开沟器能使种子播在湿土上,有利于抗旱出苗,播深一致,覆土均匀。有条件时,不再使用旧式的褛播或者犁沟播方式。
穴(按)播一般用于套种,按一定距离穴播,每穴4-5粒种子,出苗后每穴留苗2-3株。
①防治病毒病。有黄瓜花叶病毒,小豆表现为花叶斑驳,小叶丛生花叶;蚕豆萎蔫病毒,染病植株表现有花叶和坏死斑;苜蓿花叶病毒,染病植株有鲜黄斑,花叶。病毒的传染途径有蚜虫传染,带病种于自传,植株间通过摩擦汁液也能传染。干旱、高温条件有利于蚜虫繁殖和活动,因而小豆感染病毒病也严重。
②防治锈病。叶片上染病初期有退绿小斑点,逐渐在病斑上形成突起黄褐色或暗褐色疙状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锈粉状的夏孢子,由风、雨在田间传播,风多雨多,锈病侵染严重。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和间作套种,用粉锈灵药液喷洒,有效率达85%~95%。
③防治斑病。最初病斑很小,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由浅褐色小点,很快扩大为暗褐色多角形的小斑。角斑病细菌在种子和小豆病残株上生存,在土壤中很快死亡。主要由种子带病传染,由风、雨和农具传播。与高粱、玉米、谷子、小麦等间作套种。清除田间病残植株,减少越冬细菌。用500倍代森锌或1000倍多菌灵液及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在病害发生时及时喷洒。
④防治蚜虫、豆荚螟、豆象。
小豆植株高度比较低,在与杂草生长竞争中不占优势。如果杂草控制不及时,非常容易发生草荒,因此小豆苗期是控制杂草的关健时期。小豆田杂草发生种类与小豆的生长季节有关,应该根据实际发生情况针对性使用合适的除草剂。
小豆施肥应该掌握的原则:重施磷肥和农家肥,巧施氮肥,增施微量元素肥料。小豆虽然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作为自身的养分,似是,小豆固氮能力比大豆弱一些。无论春播小豆,还是夏播小豆施足基肥是小豆高产、稳产的技术关键,一般每公顷施有机肥3-6万公斤、过磷酸钙375公斤为宜。如果不施有机肥、则应该施用种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45-60公斤。种肥应该距离种子5厘米远.最好位于种子正下方。严禁种子与化肥直接接触或者即离太近,台则会发生烧芽烧苗现象。根据小豆长势情况,在初花期追施适址速效氮肥,每公顷施尿素75-150公斤。施肥后结合培土和灌水,以发挥肥效。不过,追肥要看天看地看苗情,氮肥过多会疯长。有条件的可在花荚期根外喷肥,叶面喷磷或其他微量元素。除氮磷钾三要素外,小豆还需要一定量的钙、硼、镁、铜、钼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