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香草 介绍

介绍摘要

香草:可指香荚兰有时也为称药草,是会散发出独特香味的植物。通常也有调味、制作香料或萃取精油等功用,其中很多也具备药用价值。有一种缬草由于其根茎叶会散发淡淡香气,也被称为香草,植株比普遍缬草矮小,主要生长于欧洲东部和台湾潮湿地区,鼠类对这类香气有强烈喜好,猫经常会守在香草附近,等待鼠类被吸引而进行捕食,这类香草除具有芳香气味以外,还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古代香草

我国应用香料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炎黄时期,芳草入药以疗疾,燃烧芳香树木和熏香以敬神和清洁空气。
“神农尝百草,华夏万里香”。相传神农(炎帝)“教民耕作,栽种桑麻,烧制陶器......为民治病,始尝百草”。其实百草中很多是香料植物。
“端午习俗,艾蒲苍香”为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活动,更把芳香疗法推广成为全民文化活动,节日期间人们焚烧或熏燃艾、蒿、菖蒲等香料植物来驱疫避秽,杀灭越冬后的各种害虫以减少夏季的疾病,饮服各种香草熬煮的“草药汤”和“药酒”,以驱除体内积存的毒素。
公元前104年的《神农本草经》,加载的药物有365种,其中252种是香料植物或与香料有关,1997年收入国家药典的就有158种。到了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已有专辑《芳香篇》,系统地叙述各种香料的来源、加工和应用情况。自此很长一段时期中国香料的发展越来越集中于具有食物配料性质的品种上,“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植物香料加上厨师的手艺,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香、滋、味俱佳的食品,于是就有了美食之说。
我国古代士大夫有佩戴香草的习俗,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象征意味。
屈原就曾用香草美人来进行比喻,这两者是离骚最有名的比喻。《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句子中的“兰”、“蕙”,与今之兰蕙不同,据后人考证很可能是菊科植物佩兰、泽兰一类的香草。在这里香草就是一种比喻,代表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