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香槟 介绍

介绍摘要

香槟,法国香槟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香槟区葡萄园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之初,17世纪,伴随着人们对瓶中二次发酵技术的逐步掌握,香槟酒进入贵族阶层。17世纪末,香槟生产商已经在运输酒时用瓶装取代了桶装,目的是完全保持香槟酒的品质和特点。当封闭在瓶中的泡沫和细腻的气泡在酒杯中升腾起来时,香槟酒一举成名,成为摄政王宫、路易十五、蓬巴杜夫人的最爱。

历史文化

酒中之王
在法国,葡萄酒、白兰地以及香槟酒工业是三大支柱产业,而香槟酒又被称为"酒中之王",理由大致是:香槟酒起源于法国;在制法上,香槟酒是由优质白葡萄原酒再加糖,经过再次发酵才成为含气的、口味更为优美的特种葡萄酒;香槟酒适合于男女老少,并适合在多种场合及时间饮用。
胜利之酒
据说法国拿破仑年轻时与一名叫让·雷米·莫埃的同学感情很好,此人经常邀请拿破仑到他开办的酒厂欢饮香槟酒。后来每当拿破仑在出征之前也总要到那位同学处痛饮香槟酒,而且每次均大胜而归,可是在1815年拿破仑再次出征前,却未与那位同学告别,所带的酒也不是香槟酒而是啤酒,结果在滑铁卢惨遭失败。由此香槟酒在法国人心目中成了胜利和祈望成功的象征。
打败拿破仑的俄、奥、英等多国联军攻入法国后,将莫埃酒窖中的香槟酒用马车统统运走,成了他们的战利品。可是莫埃先生却幽默地说,让他们抢去吧,他们将来一定都会成为我的顾客。
不久法国大文豪雨果接到一封在信封上未署名并写有“巴黎·法兰西最伟大的诗人收”字样的信。他认为自己不够如此之高的资格,遂将原信退回邮局。于是邮局又把它转送到诗人德拉·马丁那里,可是他也谦虚地将此信退回邮局。无奈邮局工作人员只得拆开此信。原来这封信来自莫斯科王宫,信中只有一句话:“向法兰西最伟大的诗人——制造香槟酒的莫埃先生致敬!”可见香槟酒的威力是其他东西所无法替代的,它征服了拿破仑无法用枪炮"解决"的对手。
吉祥之酒
据说国外在举行新海轮下水典礼时,总要由船主(或其代表)的夫人将一瓶香槟酒掷在船首击碎,名为"掷瓶礼"。
原来这是有来历的。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船员遇难事件甚频。每当遇难时,船上尚活着的人便只能将要说的话写在纸上,装入香槟酒瓶,封口后抛向大海任其漂流。希冀能被其他船只或岸上的人发现。所以每当海上风暴骤起或航船逾时未归之际,船员的家属们便集结于岸边,祈祷、期盼亲人能平安地回家。然而残酷的事实总难以符合人们这一最基本的愿望,往往在绝望中仅能偶尔见到令人心碎的香槟漂流瓶。
于是便有了开头所说的那种"掷瓶礼",祝愿海上不再有那样的漂流瓶;并使酒的醇香布满船头,驱邪消灾。所以香槟在船头摔得越碎越好,预示这艘新轮船将永远航行平安。如今,海难虽已基本杜绝,但"掷瓶"的习俗却依然存在,只是演变为具有传统色彩的喜庆仪式罢了。由此可见香槟酒也是吉祥、安全的象征。
比法国人更喜欢香槟的是尼日利亚人
尽管63%的尼日利亚人日平均消费还不到1美元,但是尼日利亚的香槟人均消费量却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香槟的原产国——法国。
主要采用黑皮诺(Pinot Noir)酿造
虽然,人们会用黑皮诺、莫尼耶(Meunier)和霞多丽(Chardonnay)这三种葡萄来酿造香槟,但是黑皮诺却成为了酿造香槟的“主角”。
第一瓶香槟源于一个美丽的错误
要感谢发明香槟酿造方法的酿酒师,正是他的失误导致了葡萄酒在瓶中进行了发酵,酿成了嘶嘶响的起泡酒。
香槟最初被人们称为“恶魔之酒”
起初,香槟因含有的丰富气泡使得脆弱的香槟瓶极易发生爆炸。在那个年代,人们对香槟是又爱又恨,把它称为“恶魔之酒”。
国际事件总离不开香槟
每当有国际文件、条约和协议签署时,总能看到香槟的身影。例如,最近的《马城条约》(Maastricht Treaty)的签署仪式就有香槟庆祝的场面。还有,在一些著名的轮船的命名仪式上以及英伦海峡海底隧道开通的时候,人们同样也举杯痛饮香槟。
直到1927年,香槟才变得合法化
香槟产区虽然从公元1世纪起就开始种植酿酒葡萄,但是直到1927年,香槟产区才成为酿造香槟的法定产区。
五瓶香槟的泡泡多得像银河系里的星星
据科学计算得出,一瓶香槟中约含有490亿个泡泡,这个数字略小于银河系里星星的数量。
在法国,香槟种植者的数量是该国麦当劳店面数量的三倍
比起快餐和外卖,法国人显然更钟情于他们自产自酿的香槟。据统计,法国共有4629个香槟种植者,远超于法国1300家麦当劳的数目。
香槟的总量足够供应全球的人喝
香槟的储备大约有10亿瓶,按照每7人分享1瓶香槟计算,现有的香槟足够全球的人喝了。
香槟瓶塞飞出的速度约为每小时25英里
感谢科学家们让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剧烈摇晃香槟后香槟瓶塞飞出去的那一刻,瓶塞的速度到达到了每小时24.85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