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苦斋婆称苦抓,学名败酱草,野生,四季都有,分布于广东粤北地区。

基本资料

闽西人   苦斋菜
闻之味苦,食之苦中带甜,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湿等药效。需煮熟食用,或晒制成干,可跟猪大肠或老鸭一起煮汤喝,闻起来有一种类似“臭脚丫子”的气味,但是吃起来味道鲜美,广东福建一带常见。
在广东客家称为苦斋婆或者苦斋麻。属于野菜。凉性。多用于煲汤。味道另类而有特色。和榴莲那样,起初因味道而排斥,品尝过后,因味道而吸引。
野苦斋在广东粤北地区是有名的常用药效野菜,有新鲜的亦有晒干的野苦斋菜干,在清远尤为家喻户晓,称之为“苦斋婆”,春天是野苦斋采摘上市的季节,当地人常以嫩叶作汤或炒食。其叶部发达而有甘苦之味,却很清爽,其特殊的风味可明显增强食欲,用以炖猪肚既清暑祛湿,又能健脾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