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口味
    原本味
  • 品种
    山西菜
  • 中文名称
    黄芪羊肉汤
  • 主要食材
    黄芪羊肉八角花椒葱姜
黄芪羊肉汤是山西菜菜谱之一,以羊肉为制作主料,黄芪羊肉汤的烹饪技巧以煮菜为主,口味属于咸鲜。黄芪羊肉汤的特色:绵烂酥软,浓香爽口,鲜美异常。

羊肉

  羊肉有山羊肉、绵羊肉、野羊肉之分。古时称羊肉为羖肉、羝肉、羯肉。它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由于羊肉有一股令人讨厌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其实,一公斤羊肉若能放入10克甘草和适量料酒、生姜一起烹调,即能够去其膻气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风味。
  羊肉鲜嫩,营养价值高,凡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腹中冷痛、虚劳不足者皆可用它作食疗品。 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黄芪

  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故阳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而敛汗;伤寒之证,行发表而邪汗不出,乃里虚而正气内乏也,黄芪可以济津以助汗;贼风之疴,偏中血脉而手足不随者,黄芪可以荣筋骨;痈疡之证,脓血内溃,阳气虚而不敛者,黄芪可以生肌肉,又阴疮不能起发,阳气虚而不愈者,黄芪可以生肌肉。”

烹饪方法

1. 将羊肉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小块;
2. 羊肉块放入炖锅内,加入调料及黄芪,然后加入3倍于羊肉的凉水,大火烧开改用慢火炖烂即成。

制作提示

1. 黄芪用量,可根据肉量多少适当增减;
2. 大火烧开,撇去浮沫,转用文火慢炖,约2小时左右即成。

制作方法一

主料:
羊排肉 400g
黄芪 20g
红枣 5个
枸杞 3g
辅料:
姜片 适量
 
步骤
1.先把羊排肉、清洗干净,晾干水份;
2.用开水泡一下羊排肉,去掉血水;
3.取出黄芪、红枣、枸杞;
4.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红枣和姜片煮开;
5.加入冲洗过的黄芪;
6.加入黄芪煮开后,加入处理好的羊排肉;
7.大火煮至开;
8.煮开后倒入炖锅盅内,加入冲洗过的枸杞;
9.置电炖锅的时间(我设快煮2小时);
10.2小时后就可以,断电,打开锅盖加入适量的盐即可享用。

原料

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淮山药15克。[1]

食疗作用

羊肉(肥瘦)食疗作用:
羊肉味甘、性温,入脾、胃、肾、心经;
温补脾胃,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
温补肝肾,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
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暖中胃之佳品,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强壮剂。
黄芪食疗作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入气分,可升可降;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行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
具有内伤劳倦,神疲乏力,脾虚泄泻,肺虚喘嗽,胃虚下垂,久泄脱肛,阴挺,带下,吐血,便血,崩漏 ,表虚自汗,盗汗,水肿,血盖,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食物相克

黄芪:黄芪恶白鲜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