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成分

芦笋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菜蔬,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
这些药用效果均得到医学验证,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已经有几种以芦笋为原料的药品用于临床,均为处方药。芦笋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能用于制药的蔬菜种类。

生产制作

以芦笋不同种类、有不同的加工方式。上述已经说明

食用指南

[性味】 甘;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利水通淋。主热病口渴心烦;肺痈;肺痿;淋病;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熬制煎汤,30-60g,或鲜品捣汁。一日1次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各家论述】 1.《日用本草》:治膈寒客热,止渴,利小便,解诸鱼之毒。
2.《本草纲目》:解诸肉毒。
3.《玉楸药解》:清肺止渴,利水通淋。
【摘录】 《中华本草》
功能主治润肺镇咳,祛痰杀虫。用于肺热咳嗽、杀疳虫;外治皮肤疥癣及寄生虫。 《神农本草经》中均有记载,并被誉为“上品之上”,性质“微苦,寒,无毒同,解诸肉毒”。主要用于抗防肿瘤、抗乳腺增生及防治其他多种疾病。
方法有:
①每日用鲜芦笋60克,煮浓汤饮用,早、晚各1次,有条件者可用芦笋罐头煮食;或用芦笋和天门冬、红枣、粳米等煮成稀粥,作为早餐,对乳腺*癌和消化道癌有辅助治**疗作用。
②用鲜芦笋煮熟捣烂,日服3次各四匙,常食对消化道、肺、膀胱肿瘤有辅助作用。
③将鲜芦笋50克,洗净切碎;红枣15枚洗净与粳米100克淘净同入锅内,煨煮成稠粥,早、晚分2次温服。有健脾和胃、防*癌抗*癌功*效,适用于各种癌症的辅助治*疗。

主要功效

芦笋干药用简介:
【性味】甘、寒、无毒。含蛋白质、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等水溶性糖类,天门冬酰胺、多糖类(戊聚糖、木聚糖)、糖醛及多量的维生素(B1、B2、C),其中维生素C在夏季含量较多。为退热除烦、止血止呕(热呕)之上药,故凡胃热上逆而食不下者,可酌用此品,也适用于一切热病之口渴及小便赤涩。芦笋能溶解胆结石,适用于胆结石、黄疸、尿酸性疾病及痛风等。大量服用能解河豚及其他鱼、蟹毒。近年,中外也有不少报道,认为芦笋有防**癌、治**癌**功**效。芦笋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古代《神家本草经》称它为“上品之上”,《本草纲目》称其能“解诸肉之毒”(肉毒即肿瘤)。
国际癌患者及病友协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芦笋对各种癌****症都有效。”
科学家认为“芦笋治**癌主要是组织蛋白可以使‘细胞生长正常化’。”
中医百家认为:
《肘后方》认为芦笋治“热病呕哕”(呃逆),
《药性本草》载其“治大热、噎哕不止”。
《唐本草》记载“疗呕逆不食、胃中热”。
《日华本草》载治“时行热病、烦渴、热泻、热痢、孕中胎热”,
《外台》载曰治“骨蒸肺痿”。
总之,芦笋味甘近补而不助邪,性凉善清而不伤胃,无病之人暑日常饮代茶,则暑热、疟、痢诸病可一概扫除。现国内外均已将芦笋作成罐头以供食疗或菜食。芦叶陈者研末,可治痈疽久烂,烧灰可治秃疮。花能破血,凡吐血、衄血、血崩等色带紫黑者,皆可用之。
【注】芦笋性味与芦根相近。由于芦笋不能常得,故药用也可用芦根代之。芦根即芦苇之地下茎,古称苇茎,嫩芽如竹笋,故亦称芦笋,可供食用,并作药用。《食医心鉴》用生芦根粥(生芦根30克,粳米50克同煮粥)治小儿胃热而引起的呕吐,芦笋亦已成为欧美国家宴会上的必备佳肴,它同香菇、鸽子、对虾等一样,同被列入“迷你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但不宜过食。用芦叶灰涂烂疮,蚀恶肉时,因其性猛厉,不可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