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功效

芦笋干药用简介:
【性味】甘、寒、无毒。含蛋白质、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等水溶性糖类,天门冬酰胺、多糖类(戊聚糖、木聚糖)、糖醛及多量的维生素(B1、B2、C),其中维生素C在夏季含量较多。为退热除烦、止血止呕(热呕)之上药,故凡胃热上逆而食不下者,可酌用此品,也适用于一切热病之口渴及小便赤涩。芦笋能溶解胆结石,适用于胆结石、黄疸、尿酸性疾病及痛风等。大量服用能解河豚及其他鱼、蟹毒。近年,中外也有不少报道,认为芦笋有防**癌、治**癌**功**效。芦笋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古代《神家本草经》称它为“上品之上”,《本草纲目》称其能“解诸肉之毒”(肉毒即肿瘤)。
国际癌患者及病友协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芦笋对各种癌****症都有效。”
科学家认为“芦笋治**癌主要是组织蛋白可以使‘细胞生长正常化’。”
中医百家认为:
《肘后方》认为芦笋治“热病呕哕”(呃逆),
《药性本草》载其“治大热、噎哕不止”。
《唐本草》记载“疗呕逆不食、胃中热”。
《日华本草》载治“时行热病、烦渴、热泻、热痢、孕中胎热”,
《外台》载曰治“骨蒸肺痿”。
总之,芦笋味甘近补而不助邪,性凉善清而不伤胃,无病之人暑日常饮代茶,则暑热、疟、痢诸病可一概扫除。现国内外均已将芦笋作成罐头以供食疗或菜食。芦叶陈者研末,可治痈疽久烂,烧灰可治秃疮。花能破血,凡吐血、衄血、血崩等色带紫黑者,皆可用之。
【注】芦笋性味与芦根相近。由于芦笋不能常得,故药用也可用芦根代之。芦根即芦苇之地下茎,古称苇茎,嫩芽如竹笋,故亦称芦笋,可供食用,并作药用。《食医心鉴》用生芦根粥(生芦根30克,粳米50克同煮粥)治小儿胃热而引起的呕吐,芦笋亦已成为欧美国家宴会上的必备佳肴,它同香菇、鸽子、对虾等一样,同被列入“迷你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但不宜过食。用芦叶灰涂烂疮,蚀恶肉时,因其性猛厉,不可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