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价值

手掌参选方

① 治病后身体虚弱:手掌参15克。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 治咳嗽气喘:手掌参100克,百合、大枣各四两。水煎。饭前服,每次半茶杯。(《陕西中草药》)
③ 治久泻失血,白带:手掌参三钱,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八分,每天服两次。(《宁夏中草药手册》)
④ 治跌打损伤:手掌参三钱,水煎服或泡酒内服。(《宁夏中草药册》)
⑤ 治肝炎:佛手参、黄精、粉苞苣各适量,制成糖浆。每次服10~15毫升,每天三次,小儿酌减。(《全展选编·传染病》)。
⑥ 治布鲁氏菌病:佛手参、苦参、地丁等量。每日二次,每次三钱,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⑦ 治血虚乳汁缺少:手掌参配黄芪、当归、漏芦、玉竹。水煎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宜忌《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外感忌服。
归经《四川常用中草药》:入肺、脾、胃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50克;研末或制成糖浆或浸酒。

手掌参性状

干燥块茎形如手掌,指状分裂,通常4~6裂不等,稍扁,长2.5~3.5厘米,径2~2.5厘米,表面皱缩,淡黄色,有时茎痕周围有1褐色环。
质坚硬;断面白色,胶质。
气特异,味淡。
产东北及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北等地。
同科植物长苞凹舌兰的块茎在陕、甘、宁、青地区亦同等入药。
与手参的主要区别是:叶椭圆形或卵圆形,宽3厘米以上;苞片远比花长;花黄绿色,唇瓣2~3裂,距短囊状。

手掌参性味

甘,平。
①《宁夏中草药手册》:甘微苦,微寒。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甘,平。
③《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微温,味甘,无毒。

手掌参化学成份

手参的全草含挥发油6%,内有甲基香醛(methbylvanillin),向日葵素(piperonal)。块根中含粘液质、淀粉、蛋白质、糖分、草酸钙、无机盐。
用途

手掌参食疗作用

滋补益精,壮阳。用于遗精,滑精,阳萎,消瘦无力,久病体虚,神志恍惚,风湿病,巴木病。

手掌参功用主治

补益气血,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久泻,失血,带下,乳少,慢性肝炎。
①《东北药植志》:制成粘液,用于中毒和泻下;泡酒为强壮、强精剂。
②《山西中药志》:收敛止血,解毒。治久泻失血,淋病,带下。
③《黑龙江民间中药》:泡酒治阴痿。
④《中国药植图鉴》:消瘀。治跌打损伤,积血不行。
⑤《四川常用中草药》:补血益气,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痨羸瘦,缺乳汁。
⑥《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慢性肝炎。
⑦《陕西中草药》:滋补强壮,补脾润肺,安神镇惊,益气止痛。治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劳伤,咳嗽,气喘。

制作指导

本品用于虫积腹痛,既可单用炒香嚼服,或研末调服;亦可与槟榔、苦楝根皮等配伍,以增强杀虫止痛之功;或加大黄等泻下药,以助驱虫之功;另外本品与百部同用,可外治蛲虫。凡小儿疳积,乳食停滞,症见面黄体瘦,肚大腹胀者,可与胡黄连、神曲、麦芽、槟榔等配伍。
《开宝本草》云:“俗传始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后来医家因号为使君子也。”《南方草木状》以为形如栀子,似诃梨勒而轻,产南海交趾,故名留求子。又形有五棱,故后人亦名五棱子。

相关频道: 手掌参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