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方法

油莎豆为莎草科一年生植物,是我国农业科研部门前几年从非洲引进的一种优质、高产和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的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
优势:
1、地上长草,高可达100—120厘米, 须根系, 分蘖力强,呈株丛生长,叶片扁而厚,细长呈剑状。亩产鲜草3000公斤以上,是饲养牛、羊、鱼、兔、鹅的优质饲料。
2、地下结果,油莎豆的地下茎顶端膨大为椭圆块茎,形如大粒花生仁,每蔸结果数在100—300粒之间,每蔸鲜果重0.1—0.4斤,春播亩产干果1000公斤,夏播也可达750公斤,可生食、炒食,可榨优质保健食用油200—300公斤,产饼粕400——700公斤,饼粕可提取淀粉、加工食品,是熬糖、做酒和饲料的原料。
3 、适应性广,喜阳光、耐高温、管理粗放、抗旱耐涝、易种好管、很少发生病虫害。由于其光合作用强、根系发达、分蘖再生力和抗逆性极强,几乎在各种土壤和条件下都可以生长。油莎豆系由野生驯化而变为家种,其原产地为沙漠干旱地区,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顽强的生命力,基本上不发生病虫害,不用喷施农药。
4、生育期短,约110—120天,从3月初到7月都可播种,错开农忙季节。巧用农闲的时间和劳力。
5、可与其它作物间套种。尤其是幼林果园,既可肥地改土、复盘遮荫、抑制杂草、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增加前期收入,一举多得。
6、油莎豆成熟后,干物质比重大,富含油脂、淀粉,在土中不易腐烂发霉,且具有休眠期。因此,收获后散落土中的果实.第二年春天会萌发新苗,起苗移栽既可。真可谓“一劳永逸”,年年有收。

营养成分

①油莎豆油脂含量高达35%左右——油莎豆油脂品质极好,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饱和酸20%,油酸64%,亚油酸11%,亚麻油酸2%),故可与目前品质最好的橄榄油和杏仁油相媲美。
②油莎豆淀粉含量高达30%左右——榨油后的油莎豆饼粕每100公斤可产油莎豆淀粉50公斤,其中直链淀粉占24.48%,支链淀粉占66.42%,发热量超过小麦。
③油莎豆含糖量高达25%左右——油莎豆饼粕提炼淀粉之后每100公斤可再产饴糖40公斤。
④油莎豆饼粕提炼淀粉、饴糖之后每100公斤可再酿制50~70度高档白酒25公斤。
⑤油莎豆蛋白质含量高达10%左右——其中可被胃蛋白酶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占70.59%,消化率极高,并含17种氨基酸,营养极为丰富。
⑥油莎豆天然树脂含量高达7%左右。

经济价值

油莎豆除榨油外,也可加工成食品出售,可生食、炒食、油炸,味道香甜。榨过油的饼粕可加工成糕点,制酱油和醋,也可提取优质淀粉、糖、纤维素和酿酒。榨过油的饼粕经分解发酵等流程,100千克饼粕可提取优质淀粉30千克,熬糖30~34千克,还可酿造40~50度白酒14~16千克,余下的粉渣还是很好的精饲料。叶子细长有韧性,是编织手工艺品的理想原料。油色清澈微红,无沉淀,浓香无异味,0℃以下不冻,可作精美菜肴的调料油,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是当今植物中较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油莎豆抗逆性强,一般不发病,可套种在苹果、梨树、柑桔园里,凡能种花生的土壤都能种油莎豆,但更适合沙性土壤种植。春茬3~4月中旬播种,夏茬5~6月初播种,北方麦收后可种植。开穴点播,每穴2~3粒,播种前用35℃温水浸种3天,每天换水一次。苗期注意除草,亩用尿素10千克、钾肥5千克追肥,管理与收获跟花生基本相同。

相关介绍

油莎豆是莎草科莎草属植物,也称油莎草。原产地在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如今在埃及白尼罗河流域还有广泛分布。古代,油莎豆即是一种深受欢迎的野生食用植物,甚至在人死后还作为一种供品陪葬,表明人对油莎豆的生死不离。在两千多年前埃及十二王朝的古墓中,就有供奉用的油莎豆。
油莎豆的名字很有趣,第一个字当然表示了它富含油;第二个字是它的属性,属莎草科,是长在沙地上的草;第三个字是它的形态,它如花生豆一样,结在地下,大小也与花生相似,实际上如马铃薯一样是地下块茎,既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作为种子进行繁殖。不过,它的外皮紧紧包裹,不像花生豆还有外壳。你要嫌麻烦,不用去皮也可食用。
油莎豆非常好吃,其味既如花生,又似核桃,吃起来满嘴油香,但比花生多一些甜味,比核桃又多一些水分。有人将油莎豆称为“地下核桃”,又有人称它为“浓缩食品”或“天然食品加工厂”。总之,对它用尽了赞美的话。
油莎豆的确不负众望,富含脂肪、淀粉、糖分、蛋白质、纤维素、树脂等,含酶就有10种之多。而灰分只有2%,也就是说基本没有什么可浪费的。
油莎豆姓“油”,就先说油吧。油莎豆含油率最高36%,最低也有10%。我国栽培的油莎豆含油率在15~30%,综合在20~30%。我们刚引入的油莎豆最初含油率只有12.27%,种了一年就上升到22.18%。油莎豆不仅含油多,品质也非常好,可与最好的橄榄油、杏仁油相媲美,还可供作润滑油,与蓖麻润滑油相似。油莎豆油饱和酸20%,油酸64%,亚油酸11%,亚麻油酸2%,不饱和油酸占了绝对多数。
油莎豆淀粉含量也很高,在12~42%,一般15~30%,在吐鲁番沙漠站种植的油莎豆淀粉含量为15.06%,淀粉中直链淀粉占24.48%,支链淀粉占66.42%。榨完油后的油莎豆饼渣每百斤可制油莎豆面粉40~50斤,发热量超过了小麦。百斤油饼还可出50~70度的白酒25斤。
榨油后的豆饼含糖9~27%,一般2~20%,每百斤油饼可制饴糖60斤。
油莎豆蛋白质含量3~10%,一般5~7%,可被胃蛋白酶消化的占70.59%,消化率很高,并含17种氨基酸,营养很丰富。
除了块茎可食外,油莎豆地上茎叶营养也很好,含粗脂肪7.6~8.9%、糖10.6%、粗蛋白9.82%、粗纤维19.3%、灰分10.89%。一亩油莎豆在营养期可产鲜草1250~1500千克,折干草450~500千克;收获期时仍可产鲜草1000~1250千克。新疆最高每亩可产1600千克鲜草,是优等的饲草。
中国在1960年由保加利亚引入油莎豆栽培,如今许多省区已有栽培,但面积都不大。新疆1964年引入栽培,产量在国内最高,亩产块茎多在500千克上下。按此计算,一亩油莎豆可获油46千克、油饼约250千克,可产面粉100千克、酿酒62千克、制饴糖150千克,经济效益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