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白梅 介绍

主要价值

白梅药用价值

【化学成分】:花蕾含挥发油,主要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性味】:酸涩,平。
①《纲目》:"微酸,涩,无毒。"
②《百草镜》:"性寒。"
③《食物宜忌》:"味酸,涩,性平。"④《饮片新参》:"苦微甘。"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功用主治】: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①《本草原始》:"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
②《百草镜》:"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
③《纲目拾遗》:"安神定魂,解痘毒。"
④《饮片新参》:"红白梅清肝解郁,治头目痛;绿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敷贴。
《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乌梅之分。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即记载了这种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认为:乌梅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白梅则“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见梅的药用范围很广。近代医学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药方
①治咽部梗塞感(但无阳性体征):绿萼梅二钱,橘饼二个。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②治唇上生疮:白梅瓣贴之,如开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
③治瘰疬:鸡蛋开一孔,入绿萼白梅将开者七朵,封口,饭上蒸热,去白梅食蛋,每日一枚,股七日。(《纲目拾遗》)
④预稀痘疹:每年腊月清晨,摘带露绿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捣成小饼,令食之。(王玷桂《不药良方》)
⑤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发,隐在皮肤,并治麻症斑症:白梅一两,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钱,丝瓜五钱。为末,每服五分,参苏汤下。(《赤水玄珠》)
【产地】:我国南方地区多有生产如:江苏、浙江等省。
【产季】:立春前后采收。过早太嫩,花外有红色萼片;过迟花瓣开放,不符合质量。
【产地加工】:将花苞与蒂一起摘下,晒干,除去梗屑即可。或用微火烘干,烘时不宜过长,需轮流换烘,不能一次烘干,以防烘焦和颜色变暗。
【品质优劣】:以身干,匀净、颜色新鲜含苞未放、气味芳香者为佳。
【成分】:花蕾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苯甲酸、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效用】:升阳气、解毒、生津、开胃、散郁。治痰热壅滞,暑热烦躁、瘰疬结核、痈疽肿毒。
【贮藏】:放置干燥通风处,防生霉及虫蛀。

白梅经济价值

白白梅主含挥发油,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乌梅主含柠檬酸、谷甾醇,成熟后含氢氰酸。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伤寒、副伤寒、痢疾、结核等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减少豚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
此外,白白梅可提取芳香油,据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澄人善蒸梅及蔷薇露,取之如烧酒法,每酒一壶滴露少许便芳香。”古人根据芳香油与水的沸点不同,利用分馏技术,将芳香油提取出来,用作食品的添加剂。

白梅观赏价值

白梅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白梅之处皆成游客驻足之地!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2000亩梅林成为广大游客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