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中含多种三萜成分、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山金车烯二醇(Arnidiol),及另一种未知的三萜二醇(C30H50O2,熔点2O4~206℃)。
尚含有豆甾醇、谷甾醇、黄酮类、挥发油、有机酸等。全草含挥发油,另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有其棕榈酸酯和醋酸酯、山金车甾醇(arnidiol)、豆甾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及其醋酸酯、廿六醇。并含一种倍半萜内醋(6-O-senesioyl,plenolin)、山金车内酯C(arnicolideC)、橙花菌素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acetate)、槲皮素3,3′-二甲醚(quercetin3,3′-dimethylether)、槲皮素3-甲醚(quercetrin3-methylether)及芹菜素(apigenin)。尚含三萜皂甙。

主治功效

1、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酒服。
2、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共研为末。先含水一口,取药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内,以泪出为度。有的配方中减去青黛。此方名为“碧云散”。
3、塞鼻治翳。治法总结为诗歌一首:赤眼之余翳忽生,草中鹅不食为名,塞入鼻内频频换,三日之间复旧明。
4、牙痛。用棉裹鹅不食草,怀干研末,嗅入与牙痛同侧的鼻孔中。
5、一切肿毒。用石胡荽一把、穿山甲(浇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共捣烂,加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患处。
6、湿毒胫疮。夏季采石胡荽,晒收为末,每取末五钱、汞粉五分,加桐油调成膏。先以茶洗净患处,然后贴膏包好。将有黄水流出。五、六日病愈。
7、脾寒疟疾。用石胡荽一把,捣取汁半碗,加酒半碗服下,甚效。
8、痔疮肿痛。用石胡荽捣烂敷贴。
9、小便频数。用鸡肠草一斤,在豆豉嗔中煮过,和米煮粥。常吃。
10、小儿下痢。用鸡肠草捣汁一合,调蜜服,有效。
11、头疮。用鸡肠草烧灰,和盐涂搽。
12、漆疮发痒。用鸡肠草捣烂涂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