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胡萝卜(学名:Daucus carota L. var. sativa Hoffm.),又称红萝卜或甘荀,为野胡萝卜(学名:Daucus carota L. var. carota)的变种,本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根肉质,长圆锥形,粗肥,呈红色或黄色。二年生草本,高15-120厘米。茎单生,全体有白色粗硬毛。基生叶薄膜质,长圆形;叶柄长3-12厘米;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

栽培技术

选地除了保证环境无污染外,还应选择土地肥沃、土壤疏松、排灌方便、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或壤土,前茬应是非伞形花科蔬菜,如早熟甘蓝、黄瓜、番茄、洋葱、大蒜或大田作物如小麦等。胡萝卜是深根系根菜类蔬菜,主要食用器官是肉质根。因此,种植胡萝卜的地块应进行深耕翻 30 cm,耙平整细。;近几年内使用过呋喃丹等高残农药的土壤不适宜发展加工出口胡萝卜生产。从胡萝卜的特性和生长条件来看:它属根菜类蔬菜,肉质根的大小、品质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因此,要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质地酥松、有机质含量高的粉壤土或沙质壤土上种植。如在质地较粘重的土壤上种植时,要增加农家肥的用量,或在翻耕时施入一定量的草木灰、砻糠灰。
翻耕深度掌握在25-30厘米,最好于冬前畜力深翻。播种前结合施基肥再翻耕一次。基肥用量为:每亩腐熟农家肥300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40-50千克、钙镁磷肥50千克、硫酸钾25千克。要求均匀地埋入距表土6厘米以下土层。畦宽110-130厘米,畦高30厘米,略呈龟背型。
对排水稍差、土壤质地较粘重的地块,可实行起垄栽培。起垄栽培有以下优点:雨水多时利于排水降湿,避免渍害;增加土壤透气性,能使胡萝卜优质高产,裂根减少。
其栽培要点如下:先按25-30厘米的深度全层翻耕,再按15-20厘米的高度做平顶垄,垄沟宽20厘米。垄顶宽30厘米的种2行,垄顶宽40厘米的种3行。有机肥等基肥要埋于垄下。起垄后,在垄顶上按行距15厘米开播种沟,沟深2厘米。起垄栽培还适用于水田旱作,即利用我市丰富的水田资源发展胡萝卜生产。
秋季栽培还可采取多种套种方式,如低龄树林、低龄果园、吊瓜园、葡萄园、桑地等套种胡萝卜,可利用高杆植物前期遮阴降温,利于出苗、齐苗,只要在9月底前后能保证胡萝卜有足够的光照,就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4-5叶期进行间苗,每平方米定苗60株(条播行距15厘米,株距11-12厘米)。如单子叶杂草较多,每亩用10.8%盖草能20毫升兑水20千克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胡萝卜出苗后,去除了覆盖物,遇高温干旱天气,易缺水而影响幼苗正常生长,需在清晨或傍晚时分淋水(或沟中灌水)润土保墒,使土壤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水平;4叶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5千克。再经20天左右,在7-8叶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0千克、硫酸钾5千克(兑水比例为1:100-200,即0.5-1%浓度);如遇地上部分生长过盛,仅追施硫酸钾,同时喷施浓度为100毫克/千克(100ppm)的多效唑1-2次,间隔时间10天。我地九月是台风频发期,遇大雨需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积水。
胡萝卜需要肥料元素主要有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硅)、微量元素(硼、锌、钼、镁、锰、铁)。
氮肥是形成机体的主要组织,包括叶片、茎杆、肉质根等形成的主要元素;磷是向下长根的动力以及花药花器分化的元素;钾是养分运输载体和纤维组织的构成成份,同时与氮肥的吸收利用相互作用,互相控制。钙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硅是控制细胞排列顺序,主要表现在表面的光滑度上。硼是控制细胞分裂节凑同时促进钙的吸收,防止出现岔根和开裂的重要元素。锌是萝卜体内抗病毒酶的主要成分,作用是提高对病毒的抵抗能力;钼是整体抵抗力和吸收能力的源泉,多年栽培必须进行补充,否则重茬障碍严重发生;镁、锰、铁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不能及时补充将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难以形成丰收的产量。
保鲜出口的胡萝卜,表皮色泽要一致,不能有“青头”,需采用条播方式,以方便在肉质根膨大期进行培土。
多数植株心叶变黄绿,外叶枯黄时,已达生理成熟期,人工或机械采收。削去青头,轻轻刮去泥土,选无叉根、裂根、病虫根及单根重在70克以上的胡萝卜,装袋交售。
胡萝卜易腐坏而且具有季节性,亟需良好的贮存方式或者利用方式使其价值最大化。贮藏方法有沟藏和窖藏,目前生产上多用窑藏。窖深应大于冻土层深度,一般深2米、宽3米、长度不限,窖盖用秸秆或木料作材料,上覆40厘米的厚土。装袋的胡萝卜码成1米高的长垛,盖好窖口。并留好通气孔。窖内保持温度1-3℃,湿度95%。春季化冻时交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