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黄耆 介绍

繁殖方法

黄耆播前准备

种子处理:播种前要进行选种,除去瘪粒及霉腐种子以确保全苗,减少病虫害。由于黄耆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状态,为提高发芽率,应采取以下方法,促使其尽快发芽。
沸水催芽: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沸水中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水温调到40℃后浸泡2-4小时,将膨胀的种子捞出,未膨胀的种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胀时捞出,加覆盖物闷12小时,待萌动时播种。
机械损伤:将种子用石碾快速碾数遍,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光泽的状态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以利种子吸水膨胀。亦可将种子拌入2倍的细沙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沙下种。
酸处理: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浓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于流水中,冲洗半小时后播种,此法能破坏硬实种皮,发芽率达90%以上,但要慎用。

黄耆播种方法

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多采用春播,时间在4月末至5月初,5月上旬出苗,约1个月齐苗。播种时在整好的畦垄上按行距45-60厘米耧一浅沟,沟宽8-10厘米。施入三元素复合肥(氮、磷、钾各15%)10千克作种肥,覆土5厘米,踩底格子后采用条播方式,把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1.8-2.4厘米厚的土,脚踩1遍或镇压1次即可。每亩用种量为1.5-2.5千克。

主要价值

黄耆以其根入药,药用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把黄耆列为“上品”。《药性歌诀》云:“黄耆入药,为强壮剂,具有益正气,壮脾胃,排脓止痛,活血医危的功效。对表虚自汗、气虚内伤、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脾虚泄泻、体虚多汗、气虚脱肛、子官脱垂、浮肿及痈疽等疾病疗效显著”。《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古药书均认为它有益气补虚的作用。
药理研究发现,黄耆含有胆碱、豆香素、叶酸、氨基酸、甜菜碱、皂甙、糖类、蛋白质、核黄素、黄烷化合物、铁、钙、磷及硒、锌、铜、锰等多种微量无素。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托毒、排脓、生肌、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汗和类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痈疽等。由于黄耆能防止肝糖减少,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增加,可抵抗化学物质、放射线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人体白细胞减少,显著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但黄耆最主要的仍是补中益气,利水消肿,对虚胖虚肿症最为适宜。

相关频道: 黄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