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栗子 介绍

介绍摘要

栗子,正名为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我国栗子品种丰富,根据外形分类大致为两种,一种为锥栗,主要生产在福建以北山区。扁平个大的为板栗主要在中国北部多省都有。壳斗大,球形,外生刺,坚果2~3个,生于壳斗中,俗称栗子,是中国特产,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香甜味美的栗子,自古就作为珍贵的果品,是干果之中的佼佼者。栗子属于坚果类,淀粉很高。

病虫防治

干枯病又称栗疫病,栗胴枯病,栗烂皮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多从伤口入侵,主要危害树干和枝条,初期不易发现,用小刀轻刮树皮,可见红褐色小斑点,斑点连成块状后,树皮表面凸起呈泡状,松软,皮层内部腐烂,流汁液,具酒味,渐干缩,后期病部略肿大成纺锤形,树皮开裂或脱落,影响生长,重者枯死。干枯病由雨水、鸟和昆虫传播,主要由各种伤口入侵,尤以嫁接口为多。
防治方法:
①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
②剪除病枝,清除侵染源。
③避免人畜损伤枝干树皮,减少伤口。
④冬季树干涂白保护。
⑤于4月上旬和6月上中旬,刮去病斑树皮,各涂1次碳酸钠10倍液,治愈率可达96%。也可涂刷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400-500倍液,或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50%代森铵500倍液。刮削下来的树皮要集中烧毁。
白粉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苗木及幼树,被害株的嫩芽叶卷曲、发黄、枯焦、脱落,严重影响生长。受害嫩叶初期出现黄斑,叶面叶背呈白色粉状霉层,秋季在白粉层上出现许多针状、初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的小颗粒物,即病原菌的闭囊壳。病菌的落叶上越冬,于3-4月借气流传播侵染。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落叶并烧毁,减少病源。
②发病期间喷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0.5∶1∶100-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
③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抗病能力。
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幼苗,造成早期落叶。被害叶片于叶背上现黄色或褐色泡状斑的锈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黄色的锈孢子。冬孢子堆为褐色,蜡质斑,不破裂。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落叶,减少病源。
(2)发病前期喷1∶1∶100的波尔多液。
栗瘿蜂也称栗瘤峰,成虫头部和腹部黑褐色,触角丝状,褐色,胸部膨大,漆黑色,6-7月间产卵于芽内,幼虫在芽内生长、越冬。春季芽萌发抽生短枝,被害枝或叶柄等膨大成虫瘿(瘤),使枝叶枯死,树体衰弱,严重影响当年和次年的生长和结果。
防治方法:
①冬季剪除纤弱枝、病虫枝并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
②保护天敌跳小蜂。
③成虫羽化出瘿前后(6-7月)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于4月上旬(栗芽发红膨大而未开放)对树枝干涂刷40%增效氧化乐果,可选粗约10厘米的枝干刮去长30厘米半圆环上的木栓层,涂刷药液约10毫升。
云斑天牛成虫黑褐色,前胸背板具2白斑,幼虫前胸背板有“山”字形褐斑。主要危害枝干,造成枯枝,影响树势。
防治方法:
①5-7月捕杀成虫于产卵前。
②6-7月刮除树干虫卵及初孵幼虫。
③用钢丝钩杀已蛀入树干的幼虫。
④从虫孔注入80%敌敌畏100倍液或用棉球沾50%磷胺(或50%杀螟松)40倍液塞虫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