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芭蕉属
  • 植物界
  • 芭蕉目
  • 芭蕉
  • 芭蕉科
  • 单子叶植物纲
  • 被子植物门
  • 亚 科
    芭蕉亚科
  • 毒 性
    无毒
  • 用 量
    6-9g;外用适量
  • 中文学名
    芭蕉叶
  • 分布区域
    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 采收时间
    全年均可采
芭蕉叶,中药名。为芭蕉目、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叶片入药,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热,利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热病,中暑,脚气,痈肿热毒,烫伤。

来源

为芭蕉科芭蕉属植物芭蕉 Sieb. et Zucc.的叶片。

形态特征

植株高2.5-4米。叶片长圆形,长2-3米,宽25-30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 厘米。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约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厘米,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顶端具小尖头。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厘米,具3-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毫米。

分布区域

产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房前、屋后、山坡等处。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切丝,鲜用或晒干。

性味

味甘、淡,性寒。

归经

归心、肝经。

功能

清热,利尿,解毒。

主治

热病,中暑,脚气,痈肿热毒,烫伤。

相关配伍

①小儿截惊:芭蕉叶、薄荷叶,煎匀,涂头顶(留囟门)、涂四肢(留手足心)。(《卫生杂兴》)
②中耳炎:用竹筒斜插在芭蕉茎上,取茎内流出的汁滴入耳心,一日三、四次。(《贵州草药》)

用法用量

6-9g;或烧存性研末,每次0.5-1g。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