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汉中面皮(Hanzhong Mianpi),是陕西南部汉中地区著名特色小吃。相传始于秦汉,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上笼蒸成薄皮儿,趁热抹上菜籽油,切成条状,依个人口味调入油辣子、味精、精盐、醋、酱油、蒜泥水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当地多热食,称热面皮,亦可置于通风处降温后凉拌(当地称冷面皮或凉面皮)。配菜(底垫子)主要有黄豆芽、土豆丝、黄瓜丝、胡萝卜丝、等,口感软糯,香辣。

制作规模

据2011年新闻报道,在汉中本地,做面皮的人近2万,占进城务工人员的一半。而走出汉中到外地卖面皮的人员超过20万。
2007年,汉中面皮价格节节攀升和街头巷尾的市民热议引起了汉中市物价部门的关注,并首次采取公布成本价的温和手段,对面皮价格进行适时调控。8月初,汉中市物价局专门就此成了调查组,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查了解。调研人员从面皮的基本费(店面面积、人员工资)、原材料费、设备燃料费和上缴各项税费的合计,核算出平均制作经营成本仅为每碗1.116元。而汉中当时面皮价格却卖到了每碗2.5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获利大于35%的属于暴利经营。物价部门在得出结论后,通过当地媒体将核算成本向广大市民公布,提醒消费者,应对面皮涨价,也应货比三家、理性选择。与此同时,汉中市物价局的工作人员跑遍了全城300多家面皮店,向面皮经营者送达面皮成本调查结果通知。
2010年,据《汉中广播电视报》重新核算,汉中面皮的经营成本按主要原料、辅助材料、水电费、房租、服务员工资、税费、机械维修七个部分计算,得出的结论为每碗面皮经营成本已经升至2.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