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宝宝积食的食疗方法

通俗来讲,积食就是孩子对某些特定的食物,摄入过多了,超过了脾胃的消化能力,结果导致脾胃功能失调。食物没有被及时地消化吸收,就会郁积生热化火。
如果孩子吃得过多,或者过于高营养,超过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这时候很多食物不能被及时地消化吸收。这样一来,它会损伤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积食。继而就会郁积生热化火,表现为舌苔厚、口臭、唇红、小便黄、大便干,平时很乖的孩子变得烦躁闹人等。
孩子食积,伤及脾胃,除了会出现厌食、呕吐、便秘、泄泻等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一旦受凉,便形成内热外寒,即中医说的“灯笼火”,出现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
很多家长不理解小儿食积影响的是消化功能,怎么还会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这些疾病有关呢?这要从中医上就能解释得通了,积食导致发烧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
食积又怎么跟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这类疾病有关呢,古书《脾胃论》记载:“脾虚肺最受病”。中医认为五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食积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就容易生痰,痰储于肺,则导致咳嗽不止。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伤肺。通俗了讲即痰阻滞在肺部,加之小儿免疫力较为低下,继发细菌感染,诱发支气管炎或肺炎。
小儿一旦生病即输液,一输液免疫功能就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后加之调理不及时很快再次生病,再生病再输液,孩子身体越来越差,反复输液恶性循环,形成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门诊上这类孩子非常常见。
所以说积食是小儿生病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那将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很多家长都想不到的问题。比如,积食会导致便秘、咳嗽、发热、咽炎,甚至肺炎等。
判断宝宝积食的方法
最常见的判断方法就是看宝宝的舌苔,积食的宝宝一般舌苔中间会变厚,或者是全部变厚,或者是在舌头中间出现一个硬币一样厚的圆圈。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症状,也说明孩子出现积食了;睡觉时不停地翻动,有时还会磨牙;肚子胀、肚子疼;胃口明显变小,食欲不振;早上起来有口臭、舌苔又厚又白、鼻梁两侧发青;晚上睡觉手心、脚心、腹部灼热等,或3岁以下小儿食指青筋变粗。
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宝宝会少受很多的折磨。宝宝少生病,妈妈少担心。宝宝太小,积食之初,可以尝试一下食疗。严重的,一定要尽快就医,得到相应的治疗。
宝宝积食食疗方法:
1、山楂苹果水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做法:把苹果用盐搓洗干净,带皮切成丝,然后加入山楂干或者洗净的新鲜山楂,大火煮15分钟即可。酸酸甜甜的汤,一般孩子都比较喜欢喝。除了喝汤,里面的水果也可以吃。
2、山药米粥
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适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3、白萝卜粥
功能:顺气、健胃,对小儿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疗效。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将白萝卜洗净切片,加水煮30分钟后放入大米,煮至汤汁黏稠时加入适量白糖即可。
提醒:对于积食的预防大于治疗。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冷饮,生冷硬的食物是最伤孩子脾的,它会造成脾胃虚寒、脾胃不和、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间长了,日见消瘦,可造成发育迟缓。所以尽量不要让孩子吃冷饮和冰镇的水果。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荤素搭配合理,以免增加肠胃负担。此外,还要让孩子多喝水,保证充足的睡眠,都是预防积食的好方法。
为了防止宝宝积食,有些家长会经常让宝宝吃消食片,觉得只要吃完饭吃点消食片就不会造成积食了,而宝宝也会像吃糖豆一样,一颗接一颗地吃;还有些家长会经常给宝宝吃王氏保赤丸,感觉这是中成药,多吃点也没有关系,其实这些方法都不能常用。
消食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宝宝消化,但如果家长经常反复给宝宝服用王氏保赤丸、健胃消食片等消食药,可能会影响小儿自身的消化功能,何况有些消食药含有泻下药物(如王氏保赤丸就含有大黄、巴豆霜),常用会伤脾胃,甚或造成肝肾损伤。
小儿推拿法在防治小儿食积方面具有消食导滞、疏调肠胃积滞,扶正祛邪提高小儿免疫机能等功效。揉摩腹部法:家长可用手掌在宝宝整个腹部顺时针摩3-5分钟。摩腹后找到胸中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用食中无名指按揉该穴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