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麦油脂又称麦焦筒,食饼筒,饺饼筒,五虎擒羊,锡饼、麦筒煎、麦塌锅、麦摊镬,麦焦。是浙江宁海、温州、台州、绍兴的地方传统小吃,属于浙江菜系传统节日食品,通常温州、台州、绍兴的所有大小节日,皆会制作该食品。饼皮做法和上海的春卷皮做法类似,但直径比春卷皮大。   麦油脂因其薄皮里包着各种馅,呈圆筒状,故又称食饼筒(一般称饺饼筒)。

烹制方法

面粉、水、粉丝及各类菜肴(洋葱、豆芽、土豆、猪肉、豌豆、豆腐干等)
食用油、盐、味精、白糖等。注:所加菜肴不同调料不定
麦油脂皮是将小麦粉加水调成胶糊状,这个过程叫“打浆”。这需要化很大力气和功夫,还要技术。水太多,成粉糊;水太少,粉浆太稠,费粉又“厚皮”;力气和功夫少下,粉浆不韧,粉皮要碎。所以,用水要适中,舍化力气和时间,不停上下搅动,最后能使筷子插在中间不倒为度。然后,在粉浆上缓缓加入适量的水,以刚好淹没粉浆为限,谓之“养浆”。过一、二个小时,就可用此粉浆做摊油脂皮的事了。
摊油脂皮一般放在平底锅上进行,这锅临海人叫“鏊盘”。先用油脂(一般用臼子或蜡烛,现多用植物油)在锅面上擦一擦,然后在炭火旺盛的锅上飞快地将一绺粉浆投入,旋即用手将粉浆顺时针方向均匀地移动摊开、铺平,半分钟之内,一张大如铜锣薄如纸的油脂皮就已摊好。一般来说,一斤麦粉可摊油脂皮十二至十六张。一、 取出 鏊盘(一种圆形平底铁锅)洗净晾干,在锅底涂上薄薄一层菜油(这样不会粘锅)。把磨好的小麦粉加水揉捏成粉团。再适量加水,调制成浆糊状粉糊,这时就可摊麦油煎了。
二、搭一个简易炉灶,或用一只缸炉,上面架起鏊盘,下面用小柴爿生火。当鏊盘烧热后,用干净的布蘸一点菜油,在锅面上抹一遍。然后,右手取一勺粉糊,从鏊盘外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往里面抹圆圈,使鏊盘薄薄地粘上一层粉糊,用文火稍烙。一会儿,粉糊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边上翘起来,熟了。左手抓住轻轻往上一揭,一张焦黄的大圆饼做成了。这对粉浆的要求很高,掌握好面的稀稠、油的多少、锅的温度、翻的时间,才能摊出一张张又韧又薄“麦油煎”来,如果韧性不够,一包上东西就很容易破掉,如果皮太厚,吃起来口感就差很多。所以不是家家都能做好这个饼皮的,只有心灵手巧的妇女才能做得又香又软。这种饼像锡箔那样薄,所以就叫“锡饼”,有的地方叫“薄饼”。
面皮:将小麦粉加水调成胶糊状,这个过程叫打浆。加入适量水不停上下搅动,最后能使筷子插在中间不倒为宜。[3]在粉浆上缓缓地加入适量水,以刚好淹没粉浆为限,称为养浆。 过1-2小时,就可用此粉浆进行摊面皮了。摊面皮一般放在特制的平底锅上进行,先用食用油在锅面上擦一遍,然后在炭火旺盛的锅上飞快地将部分粉浆投入,旋即用工具将粉浆顺时针方向均匀移动摊开,铺平,半分钟之内,面皮就已摊好。[4]
内馅的品种和粗精程度全由各家经济条件和饮食喜好、饮食习惯、季节不同而定。一般有肉丝、绿豆芽、豆面、蒿菜、鸡蛋丝、豆腐干、韭菜、青蚕豆、黄鳝丝、芹菜、海带、芋头、菜头丝(萝卜丝)、豆腐干、黑木耳等等,以上述为原料,烧好七、八种,有时十多种菜,放在桌上,由吃的人自由选择(有自助意味),用麦油脂皮将它们包裹起来,就是“麦油脂”了。
假如用同样的方法,在特制的平锅—“鏊”上作业,“糊拉拖”就从半球形成为平面圆形。这就叫“饺饼皮”了。在它的上面放上各种菜料,卷成筒形,然后敷油,烤至焦黄,就成了天台人最拿手的风味佳肴—“饺饼筒”了。
饺饼皮一般是用麦粉做的,也有用粽丝刷把稀米浆刷在鏊上,变成又薄又软的“米筒”皮子,在这上面撒些红糖,做成甜的。这与一般饺饼筒做成咸的,是大异其趣的。
不过要做得好,还得讲点技术。譬如,麦粉调水的稠薄,锅里油量的多少,火候的旺猛与否,皮的厚薄都要恰到好处。否则,遢上的粉糊不是溜了,就是紧贴在镬面上起不来,那就成不了糊拉拖,倒成了一塌糊了。当然,在巧妇手下,完全可以使它张张薄如纸、圆如镜、透光亮,揩些油、葱、蒜,吃起来香味四溢,松软适度,可口极了。
里面的陷也极为重要,太油了会漏,太素了吃起来不香,还有材料`的搭配等等。
饼烙好了,接下来就是馅的部分了。最基本的馅料通常有:炒面(主食)、鸡蛋韭菜丝、豆腐干丝、咸菜、豆芽、胡萝卜、茭白、洋葱、青椒肉丝、墨鱼、“雀粘”、......满满的一桌,荤素搭配,不仅味美颜色也非常好看。
内馅的品种和精粗程度全由各家的经济条件和饮食喜好、饮食习惯、季节不同而定。一般有肉丝、绿豆芽、豆面、蒿菜、鸡蛋丝、豆腐、韭菜、油泡、青蚕豆、黄鳝丝、芹菜、海带、萝卜丝、豆腐干、黑木耳等等,以此为原料,烧好七、八种,甚至十四、五种菜,放在桌上,再由吃的人自由选择,用面皮将它们包裹起来。[4]
注:“雀粘”是当地人将跳鱼分类的一种,特点是个头小,骨头软,身体上没有蓝白色的花点。 “雀粘”和咸菜做成的“跳鱼咸菜”是乐清人非常喜爱的菜蔬。“麦油煎”,其馅料如果少了“跳鱼咸菜”,就会觉得“麦油煎”味道欠佳了。
将面皮平摊在桌面,用筷子把自己喜欢吃的菜肴,一样又一样地夹来放在面皮上,然后卷成直径约5厘米的圆筒状。[5]包麦油脂需要技巧,过“瘦”不好吃、过“胖”易破。吃的时候把饼皮摊在桌面上,把各种馅料夹进去卷成筒状,所以也叫麦筒煎、麦塌锅。注意,要把面皮的一端折进去一小段,以免拿手上吃的时候漏出里面的馅料。几样菜肴经这么一包,又香又软,别有一番滋味。
喜欢冷吃的,就这样吃了。如果要热吃的话,先在锅四周放上少许植物油或猪油,等油热了,再把麦油脂放在锅里贴煎,火不可太旺,同时要勤翻,免得一面焦了,另一面仍冷冰冰的。等到两面都已焦黄,内馅冒出热气,就可以吃了。
麦油脂具有携带方便的优点。春节之所以要多做,是因为吃个三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