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苦丁 介绍

介绍摘要

  • 莴苣属
  • 植物界
  • 桔梗目
  • 台湾莴苣
  • 菊科
  • 双子叶植物纲
  • 被子植物门
  • 中文学名
    苦丁
  • 分布区域
    河北、山西等地
苦丁,菊科莴苣属植物,是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干燥根或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功效。常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等。分布于河北、山西等地。 植株高80-120cm。全株均有白色乳汁。主根数个,圆锥形。茎单一,直立,上部多分枝。叶互生;通常无柄;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呈耳状抱茎,边缘复作齿牙状,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主脉上具长毛。

形态特征

台湾莴苣,又名台湾山苦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80-120cm。全株均有白色乳汁。主根数个,圆锥形。茎单一,直立,上部多分枝。叶互生;通常无柄;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4cm,宽3-5cm,羽状分裂,先端裂片较大,两侧裂片略下倾,先端尖锐或渐尖、或钝,基部呈耳状抱茎,边缘复作齿牙状,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主脉上具长毛。头状花序顶生,排成圆锥花丛;总苞圆筒状,苞片覆瓦状排列;花淡黄色,全部舌状;雄蕊5,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花柱纤细,柱头2裂。瘦果卵圆形,扁平,黑色,先端具喙,冠毛白色,细软。花期5-9月。

生长习性

生于路边及荒野。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现代应用

治疗扁桃体炎。

相关论述

1、《草木便方》:“解毒,散热,清火,利筋骨。治中恶,羊疔,同蕌用。蛇伤起皰,捣涂。”
2、《食物中药与便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一切疮疖痈疽、无名肿毒等各种感染化脓性炎症。也有用治阑尾炎者。”
[1][2][3]

相关频道: 苦丁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