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方法

我国各地都有腐乳的生产,它们虽然由于大小不一,配料不同,品种名称繁多,但制作原理大都相同。首先将大豆制成豆腐,然后压坯划成小块,摆在木盒中即可接上蛋白酶活力很强的根霉或毛霉菌的菌种,接着便进入发酵和腌坯期。最后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加以红曲酶、酵母菌、米曲霉等进行密封贮藏。腐乳的独特风味就是在发酵贮藏过程中所形成。
在这期间微生物分泌出各种酶,促使豆腐坯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营养价值高的氨基酸和一些风味物质。有些氨基酸本身就有一定的鲜味,腐乳在发酵过程中也促使豆腐坯中的淀粉转化成酒精和有机酸,同时还有辅料中的酒及香料也参与作用,共同生成了带有香味的酯类及其他一些风味成分,从而构成了腐乳所特有的风味。腐乳在制作过程中发酵,蛋白酶和附着在菌皮上的细菌慢慢地渗入到豆腐坯的内部,逐渐将蛋白质分解,大约经过三个月至半年的时间,松酥细腻的腐乳就做好了,滋味也变得质地细腻、鲜美适口。
豆腐干:厚度为2cm,含水量控制在68%~70%,要求薄厚均匀、无蜂窝、无水泡、手感富有弹性、包泽白亮。食盐:选用氯化钠含量高、色泽洁白、杂质较少的加碘精盐。
料酒:选用优质黄酒、50度白酒。
香辛料:采用一级品。
豆腐干→切块→(毛霉→孢子悬浮液→)接菌→搓毛→腌坯(红曲酱卤)→装坛→兑汤→发酵→成品
切块
将豆腐干用刀切成2×3×3cm的方块,即豆腐坯。要求刀口顺直、不歪不斜、不马蹄、规格整齐。
毛霉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先将毛霉菌活化,再制成毛霉麸曲,然后加适量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浮液。
接菌
将豆腐坯置于竹盘内,按“井”字型堆码,每块四周留有空隙,一般3~4层,层数过多会影响通风效果。然后将毛霉孢子悬浮液喷洒于豆腐坯上,放入28~30℃培养室内培养。
搓毛
将长满菌丝的白坯用手扶抹,让菌丝裹住坯体,以防腐乳烂块。
腌坯
搓毛后加盐腌坯,操作方法:层盐层坯,逐层增加盐量,即下少,中稍多,上多的原则放盐,腌渍5~7天即可制成咸坯。
红曲卤的制备
先将紫红曲霉活化,再接种于三角瓶液体培养基中,于28~30℃摇床培养48~72h,然后接种于已蒸好的籼米饭中拌匀,培养3~5天,待米粒呈紫红色后,粉碎呈粉状,即为红曲。将红曲、面酱、黄酒按1∶0.4∶4的比例混合均匀浸泡2~3天后,研磨成浆,并加适量砂糖水或其他香辛料。
红曲酱卤的制备
将蚕豆酱加适量凉盐开水,研磨成浆,再加入红曲卤进行勾兑调色,加入量视消费者的口味而调整。
装坛
将腌坯每块搓开,分层装入坛内直至装满。将红曲酱卤加入坛内以浸没腌胚为宜,再加适量豆酱,封面铺薄层食盐,并加50度的白酒少许,加盖密封。
发酵
此工序为红曲酱腐乳后熟成味阶段,常温下一般需6个月,于25℃恒温发酵,一个月即可成熟。
1、毛坯的培养至关重要,此工序是在豆腐坯上培养毛霉菌丝,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形成蛋白酶等酶系,要求温度、湿度、通风量适宜。
2、腌坯时间和加盐量要严格把握好。盐腌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盐渗透到豆腐坯内,析出坯内水分,给成品以必要的咸味;二是食盐能阻止毛霉的生长及杂菌的繁殖;三是盐可使菌丝自溶,使菌丝的蛋白酶渗入溶液内,进一步深入到豆腐坯内部分解蛋白质,产生低分子物质氨基酸。若腌坯时间过短,则直接影响成品的风味和质地;若加盐量太少则不能抑制杂菌生长,不利于保藏,同时也会影响成品的风味及质地;如加盐量太多,直接影响口感,同时高盐对健康不利。加盐量夏季多于冬季。腌坯后的卤汁不可浪费,含有豆腐坯和菌丝体的溶出物和蛋白酶类,可用于红曲酱卤的勾兑。
3、 在勾兑红曲酱卤中,可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加入适量的辣椒、花椒或生姜、大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