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刚毛黄秋葵的叶
  • 类别
    药材
  • 中文名称
    黄秋葵叶
  • 外文名称
    Abelmoschusmani-hot(L.)Medic.Var.Pungens(Roxb.)Hochr.
黄秋葵是锦葵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原产非洲或热带亚洲,于60年初期自日本引进台湾;又名黄葵、食香槿、秋葵、黄蜀葵、假三念、美国豆、羊角豆、阿华田等,闽南语发音“欧库拉”,是由英名Okra音译而来。

形态特征

我们食用的部分是黄秋葵的嫩荚果,一般长度为5-10公分,果实呈长条状,尾端尖细,很像女人的纤纤玉指,所以英国人给她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女人指”。

品种分类

黄秋葵依果形分为角形及圆形两种,依果色分青绿及白绿两色。常见的品种有五福、清福、永福、南洋、翠娇等。

生长环境

黄秋葵性喜温暖、耐热怕寒,种子发芽、生长发育适温25—30℃,开花结果期最适温度26—28℃,月均温度低于17℃影响开花结果,夜温低于14℃生长不良;黄秋葵喜光,不仅要求光照时间长,而且要有一定的光照强度,光照充足,有利生长发育,座果率高,果实发育快,产量高,品质好;黄秋葵耐旱、耐湿、不耐涝,结果期要求水分充足有利果实发育,反之植株长势差,果实品质劣;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对肥料要求氮磷钾齐全,生长前期以氮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氮肥过多植株易徒长、延迟开花结果,氮肥不足植株生长不良而减产。
黄秋葵属短日照蔬菜,性喜温暖,耐热怕寒,不耐霜冻。种子发芽、生长发育适温25~30℃,开花结果期最适温度26~28℃,月均温度低于17℃会影响开花结果,夜温低于14℃则生长不良。黄秋葵喜光,光照强度够,有利于生长发育,并可提升结果率及质量。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忌连作。

主要价值

黄秋葵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嫩荚果中含有粘滑汁液,具特殊香气和风味,这种粘液由水溶性纤维果胶、半乳聚糖和阿拉伯树胶等组成,可以帮助消化,治疗胃炎、胃溃疡,以及保护肝脏和增强人体耐力的功效,亦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定为运动员的首选蔬菜,更是老年人的保健食品。
营养成分:嫩荚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纤维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等,适合煮、炒、炸,或盐渍、酱渍、作泡菜。
食用方式:黄秋葵洗净以沸水烫半熟切片加肉丝、蒜瓣热炒,味美口感佳。或煮软后,沾酱油、调味料或美乃滋,味香嫩脆。成熟的种子烤熟磨成细粉,其味芳香,冲调溶解快,可作咖啡代用品,却不含咖啡因。

产地及选购

产 季:3-11月为采收期,5-9月盛产。
产 地:零星分散台湾各地,栽培面积以嘉义较广。
选购要领:以果形完整正常,新鲜幼嫩,果色脆绿,果体勿过长过大(果长在10公分以内为佳),果体洁净亮丽,无斑点无瘤粒,无水伤腐烂病虫害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