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价值

【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苦、微辛,平。
【归经】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除风湿。用于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三钱至五钱,煎服。
【备注】(1)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等症,单用有效,水煎服或熬膏用;如配伍桂枝、当归、红花、芍药等药,能增强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野老鹤草根的提取物含有类黄酮、儿茶素、单宁,能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如流感、单纯疱疹、牛痘、HIV-I)其中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最明显。在体外可降低各种流感病毒菌株的感染性,也可以抑制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老鹤草能抑制肝脏线粒体和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降低血浆胆固醇及GOT/GPT水平,抑制由ADP和抗坏 血酸诱发的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同时也抑制由ADP和NADPH诱发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保护肝脏的损伤。
老鹤草提取物的灭菌水溶液在体外对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1.《本经》: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熛,皮肤赤,身热。2.《药性论》:治瘰疬鼠漏,寒热时节来往。
3.《唐本草》:捣敷热肿丹毒。
4.《日华子本草》:以盐挪贴,消肿毒并风疹疥癣。
5.《滇南本草》:治子午潮热,眩晕,怕冷,肢体酸困,饮食无味,男妇童疳,虚劳发热不退者用之,利小便,水牛肉为引。
6.《纲目》:研汁点暴赤眼。
7.《本草求原》:除热毒,治白浊,浸疳疮,理小肠气。
8.《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和脾。治水泻及赤白痢。
9.《陆川本草》:解毒,泻火,利小便。治热性病,头痛,身热,口渴,小便黄赤。
10.《四川中药志》:祛风散寒。治肺热咳嗽,消瘿瘤,涂痈疮肿毒,消食积饱胀。
11.《闽东本草》:治暑热痧气,腹痛腹胀。
12.《广东中药》Ⅱ:清暑热,去湿热。治肝肿大,肋膜炎,双单喉蛾,防治麻疹,并解钩吻中毒。
1.(《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腰扭伤:老鹤草根30g,苏木15g,煎汤,血余炭9g冲服,每日1剂,口服2次。方中老鹤草舒筋活络,为君药。
2.(《四川中药志》)治筋骨瘫痪:老鹤草、筋骨草、舒筋草。炖肉服。方中老鹤草舒筋活络,为君药。
3.(《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妇人经行受寒,月经不调,经行发热,腹胀腰痛,不能受胎:老鹤草15g,川芎、大戟、白芷各6g。水、酒各1盅,合煎,临卧服,服后避风。方中老鹤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为君药。
第一方:老鹤草适量。用法:加水煎煮2 次,合并滤液,浓缩成100% 的煎液,备用。每次40 毫升,每天3~4 次,口服。或取上药60~90 克,每天煎服1 次。主治:急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阿米巴痢疾。
第二方:老鹤草适量。用法:烘干,研细末,米泔水调成糊,外涂患处,每日3~5 次。主治:小儿鹅口疮。
第三方:老鹤草30 克,接骨木15 克,土牛膝15 克。用法:水煎,分2 次服。主治:腰扭伤。
第四方:鲜老鹤草、鲜犁头草适量。用法:捣烂敷患处。主治:痈疽疖肿。
第五方:老鹤草根5 克,鸡蛋1 个。用法:将老鹤草晒干,研细末,与鸡蛋(去壳)调匀,蒸熟吃,每日1 次。主治:久咳不止。
第六方:老鹤草30一60 克。用法:取上药(干品或鲜品均可),当茶冲服或水煎服。每天1 剂.服2~3 次.30~60 天为1 个疗程。月经期可照常服药。主治:乳腺增生。
第七方:老鹤草60 克。用法:水煎,分3 次服.每日1 剂。主治:心悸,失眠,头晕。
第八方:老鹤草适量。用法:烘干,研细末,干撒伤处:或将鲜叶捣烂,外敷伤处。主治:刀伤出血。
第九方:老鹤草20 克.桑枝10 克,五加皮15 克,威灵仙9 克,苍术6 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主治:风湿筋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