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榆钱 介绍

介绍摘要

  • 中文学名
    榆钱
  • 拉丁学名
    UlmuspumilaL.
  • 别称
    榆实、榆子、榆仁、榆荚仁、白榆
  • 二名法
    UlmuspumilaL.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 荨麻目
  • 榆科
  • 亚科
    榆属
  • 分布区域
    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
  • 来源
    榆树的果实
  • 性味
    性平,味甘,微辛
  • 归经
    入肺、脾、心经
  • 生长海拔
    1000米以下
  • 地点分布
    河流两岸、山麓和田边
  • 不适宜人群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慎食
榆树(Ulmus pumila L.)别称:榆实、榆子、榆仁、榆荚仁、白榆、榆树巧儿(榆钱),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树干直立,枝多开展,树冠近球形或卵圆形。产于中国,在寒温带、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具有分布,可以食用、药用和绿化。

形态特征

榆树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在干瘠之地长成灌木状;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小枝无毛或有毛,淡黄灰色、淡褐灰色或灰色,稀淡褐黄色或黄色,有散生皮孔,无膨大的木栓层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圆形,芽鳞背面无毛,内层芽鳞的边缘具白色长柔毛。
叶椭圆状卵形、长卵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偏斜或近对称,一侧楔形至圆,另一侧圆至半心脏形,叶面平滑无毛,叶背幼时有短柔毛,后变无毛或部分脉腋有簇生毛,边缘具重锯齿或单锯齿,侧脉每边9-16条,叶柄长4-10毫米,通常仅上面有短柔毛。
花先叶开放,在前一年生枝的叶腋成簇生状。翅果近圆形,稀倒卵状圆形,长1.2-2厘米,除顶端缺口柱头面被毛外,余处无毛。
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部,上端不接近或接近缺口,成熟前后其色与果翅相同,初淡绿色,后白黄色,宿存花被无毛,4浅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较花被为短,长1-2毫米,被(或稀无)短柔毛。花果期3-6月(东北较晚)。

生长环境

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适应性很强。根系发达,抗风力、保土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快,寿命长。不耐水湿。具抗污染性,叶面滞尘能力强。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在寒温带、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均能生长。

文化欣赏

唐·施肩吾。《戏咏榆荚》:“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知尔不堪还酒家,漫教夷甫无行处。”
宋·苏轼。《榆》:“我行汴堤上,厌见榆阴绿。千株不盈亩,斩伐同一束。及居幽囚中,亦复见此木。”
清·陈维崧。《河传弟九体·榆钱》:“荡漾,谁傍?轻如蝶翅,小于钱样。抛家离井若为怜?凄然。江东落絮天。”
历史传说。据《尔雅》记载,榆皮(榆白枌)荒岁农人食之以当粮,不损人。嘉佑年中,过丰,沛,人缺食,乡民多食此(榆皮)。
魏巍散文 《我的老师》: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嘴角右边有榆钱大小—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特色美食-涡阳榆钱

涡阳是榆树的种植之乡钱芽便伴着春风春雨,长成小纽扣般大小的圆形薄片,一串串地缀满枝头。
榆钱不但可以生吃,还可做成榆钱窝窝、包饺子、包子、榆钱饭、榆钱粥等等。榆钱吃法多种,或蒸或煮,皆是美味。将榆钱捋下,用水洗净,同面和在一起,做成窝窝,上锅蒸熟了,面粉的清香,榆钱的野味,浑然一体,吃时沾上点蒜泥、香油和醋,搅拌其中,香甜可口。熬小米粥时,撒上把榆钱,喝起来甜滋滋、滑溜溜,别有风味。将榆钱在热水里焯过,将水控干,佐以葱花油盐,搅拌均匀,烙成薄饼,煎成菜团子,裹上蒜泥或放少许辣椒,吃起来更是外焦里嫩,香味四溢。嚼在口中,那又是另一种味道。另外,采摘多了,洗净晾干储存起来,在冬日里同样可以吃,亦是一道美味菜。在饥荒的年代里,榆钱曾被视为救命之物,作为食物供人们果腹。涡阳榆钱作为“功臣”拯救了无数饥饿的生命。

相关歌曲

《采榆钱》
演唱:程琳  歌词:  东家妞 ,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时我也采过它,那时采回了榆钱,不是看着那玩耍,妈妈要做饭,让我去采它,榆钱饭榆钱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啦.......榆钱饭榆钱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  东家妞,西家娃,你们没有尝过它,村前绿,村后花,榆钱不在当饭茶,虽说不在当饭茶,味道却还是不差,不信问奶奶,看她咋回答,榆钱饭榆钱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  啦.........榆钱饭榆钱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  啦.........不忘它 。

相关介绍: 榆钱窝窝头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