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

主料
米线1碗
辅料
鸡腿2个
猪肉1块
娃娃菜1把
生菜1把
酸黄瓜1根
酸菜1大勺
蒜苔1把
猪大骨头1大块
调料
食盐1小勺
酱油1小勺
鸡精1小勺
葱1根
花椒1小把
豆瓣酱1勺
植物油1汤勺
鲜花椒1小把
芝麻油1小勺
香菜1根
1.猪大骨一份洗净备用;准备泡椒黄瓜和酸菜备用
2.将洗净的猪大骨放入锅内,加入足量的水;加盖煮2个小时以上,取大骨汤备用
3.鸡腿剁小块;炒锅放火上,放入适量食用油,下入花椒和青花椒炒出香味
4.放入豆瓣酱炒出红油;放入鸡丁翻炒
5.翻炒鸡丁入味后,加入酱油和生姜汁;加入适量的水
6.加锅盖后焖煮;至汤汁浓肉烂入味后,关火,加入适量鸡精调味备用
7.猪肉剁碎末备用;香菜和蒜苔切碎备用
8.酸黄瓜切片备用;取小锅,放入肉末、酸黄瓜和酸菜
9.加入煮好的大骨汤;煮开汤后,放入生菜、娃娃菜烫熟
10.另取一锅加入清水烧开;放入提前泡好的米线煮软即可
11.将煮好的米线放入煮汤的砂锅内;加入鸡肉酱汤汁调拌均匀
12.放入切碎的蒜薹和香菜;最后浇上鸡肉酱,即可成就一锅美味米线
材料:
米线、肉馅、酸腌菜、豆芽、豌豆苗(这里用的是空心菜嫩叶)、韭菜、香菜、香葱、大蒜、生姜、排骨汤
做法:
1、韭菜择洗干净,切成3cm长的段;豌豆尖洗净切成3cm长的段;酸腌菜洗净切成1cm长的小段、生姜、大蒜、香葱、香菜切碎备用。
2、小锅置于灶上,加入排骨高汤,大火煮滚,放入猪肉馅、姜蒜末,用筷子将肉末拨散开,然后依次调入白胡椒粉、盐、老抽。
3、然后再依次放入水腌菜末、米线,待沸后下韭菜段,豌豆尖,豆芽,等汤再开.起锅前淋入辣椒油.倒入汤碗中点缀上葱花和香菜就好了.

营养价值

最先把玉溪小锅米线传入昆明的是翟永安,玉溪金官营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困,母亲到昆明织布为生,改嫁一个四川卖饺担担的人,那四川人把一套做饺担担的谋生手艺传给他。继父死后,翟永安便沿街挑卖饺担担。20世纪20年代初,他把玉溪小锅煮品的制作方法用上,传到昆明,并不断加以改进。1938年,翟永安到端士街去经营。端士街共有三家小锅煮品店,以翟永安为最突出。
“看不见的战线,打不尽的毛线,吃不完的米线。 ”--昆明八十年代的民谣。
看不见的战线,是一部八十年代从朝鲜进口的电影。八十年代初,人们的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因此,如此的“进口大片”就被反反复复看了“N”遍。打不尽的毛线是指,昆明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的写真之一。不管年青或是年老的众多昆明女同胞,不管春夏秋冬,不分昼夜地织毛衣,籍此消磨实在是太悠闲的时光或是为亲人、恋人、熟人展示自己心灵手巧,或是积累些街坊婆姨们的谈资。这首民谣表现了云南人对米线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