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鱼膘 介绍

介绍摘要

  • 作用
    深浅位置调节器
  • 俗称
    鱼泡
  • 类别
    鱼器官
  • 中文名
    鱼膘
鱼鳔(biào) 俗称鱼泡,是鱼游泳时的水中深浅位置调节器,也是鱼游泳时的“救生圈”,它可以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这样,鱼在游动时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动,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不过,当鱼下沉到一定水深(即“临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压力会使它无法再调节鳔的体积。这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来了,并最终因无法呼吸而溺死。

成分分析

鱼鳔中含有的生物大分子胶原蛋白质,其主要成分为高级胶原蛋白、黏多糖,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锌、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人体补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且易于吸收和利用。它以水溶液的形式贮存于人体组织中,从而改善组织的营养状况和新陈代谢。

鱼鳔的工业价值

鱼鳔胶俗称黄鱼胶。英文名称:isinglass 。黄色的鳔通过加工处理后制得的胶料。主要成分是生胶质。粘度很高,胶凝强度超过一般动物胶。对木器的粘合作用特别好。优点是凝冻浓度低(0.5%~0.6%),缺点是冻点也低(15~16℃)。古人用鱼鳔制作发胶,还有用特定鱼类的鱼鳔制作胶水的记录。
仿生学应用的经典范例是潜水艇的水柜,其储水排水的变化过程以及水中定位作用均与鱼鳔相似。潜水艇,就是模仿鱼膘吸气吐气调节鱼体密度使鱼上浮或下沉的原理,建造一个水仓,通过注水和排水来使艇下沉或上浮,让潜水艇发挥了“神出鬼没”今敌人生畏的军事效用。

菜肴说明

鱼鳔烹饪成菜肴,上口柔糯润滑,滋味鲜美。民间常在冬至前后,把鱼鳔与桂圆、红枣、核桃仁加黄酒炖食。也可利用鱼鳔制成药膳。

定义

鱼鳔胶(俗称黄鱼胶):[英文]:jcthyocolla;fish glue;fish gelatin

药理

鱼鳔胶是中医传统应用的名贵药品,以鲟鱼、鳇鱼的鱼鳔制成,用治肾虚滑精、吐血不止等。但因资源不多,现主要以黄唇鱼、黄鱼、小黄鱼、[鱼免]鱼、鳕鱼、海鳗及淡水鲤鱼、鲶鱼草鱼墨鱼等的鳔加工成鱼鳔胶或鱼鳔胶珠药用。
因胶原的来源不同,其氨基酸组成也有差异,一般水产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明胶大体相似,其中甘氨酸约占1/3,丙氨酸约占1/9,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约2/9,这四种氨基酸共占总氨基酸的67%左右,其次是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丝氨酸共占氨基酸总数的20%左右,其他如组氨酸、蛋氨酸、酪氨酸等的含量均极低[23]。胶原纤维彼此相互交织成网状,胶原肽链中一些羟赖氢酸的δ-羟基上连接的半乳糖在止血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旦机体受到的创伤而出血时,血小板就粘着到胶原表面,彼此进一步积聚而达凝血作用,故鱼鳔胶除作为滋补品外,对胃溃渍疡、肺结核及妇女崩中漏下等出血病症,均有较好疗效。另鱼皮的胶原易于水解提取制胶,如河豚鱼皮胶、海鳗皮胶、马面鱼皮胶及鲨鱼皮胶等,也有止血作用,可制成止血海绵。名贵的鱼翅即鲨鱼鳍,其弹性胶原可制成鲨鱼鳍胶,已作为良好的滋补强壮剂。
鱼鳞的胶原蛋白亦易水解制成鱼鳞胶,此外尚含鱼鳞硬蛋白,需加稀酸或醋,才能煮沸溶解,鱼鳞胶可治妇女崩中带下,并对紫癜、鼻衄、齿龈出血等有一定疗效。且鱼鳞中含较多卵鳞脂,与水交融后有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

历史记载

鱼鳔胶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本草纲目》称,有补精益血、强肾固本之功效,富含粘性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常与桂圆、红枣、核桃仁一起煎制成冬令进补品服用。

工艺控制

要点如下:
①新鲜鱼鳔,清水洗净,按1:0.8加水,组织破碎;
②升温至82℃,灭脂肪酶5分钟,降温至60℃加入鱼鳔量1.5%的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比例1:1)
③酶解时间6小时,滤液在85℃条件下灭酶;
④酶解液过60目筛;
⑤膜滤;
⑥浓缩至含20%的水分呈稠状时加入冰糖粉,搅拌均匀
⑦浓缩至含18%水分时入模成型,模具内涂一层色拉油做脱模剂;
⑧60—65℃热风干燥至水分含量12%以下;
⑨脱模,真空包装。

鱼膘有什么好处

鱼鳔又叫鱼胶或鱼肚,是福建沿海生产加工的水产食用珍品。 它是用黄花鱼、鳗鱼等鱼类的鱼鳔精制而成的。
鱼鳔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并且可用于治疗疮疖、肿痛、无名肿毒、皮肤破裂、恶性肿瘤;腰酸背痛、风湿性腰背痛、胃病、肺结核、百日咳、呕血、再生性障碍贫血、阳菱、气管炎及产妇血崩和产后腹痛等症。对肾结石、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心脏病、妇科自蒂和月经不调等均有较好疗效。鱼膘还能作胶丸外壳和粘合剂。用鱼膘制成高粘度的明胶或黄鱼胶高达95%。女人常吃鱼膘的好处:可以滋阴、增加皮肤的胶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