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糜米 介绍

药用价值

功效:糜米味甘、性微寒;具有补中益气、凉血解暑、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主治:气虚乏力、中暑、头晕、口渴,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脾胃虚弱、肺虚咳嗽、呃逆烦渴、泄泻、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等症。
1、《本草纲目》:“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着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做饭,黍可酿酒。” 由于稷米性寒凉,多食会损伤体内阳气,对于虚寒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加重虚寒的症状。
2、《内经》、《本草纲目》等书中都有记述。药用”糜米“与”黍子“亦有不同,据《名医别录》记载:稷米“入脾、胃经”,功能“和中益气、凉血解暑”。煮熟和研末食,主治气虚乏力、中暑、头晕、口渴等症。黍米“入脾、胃、大肠、肺经”,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除热愈疮”。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呃逆烦渴、泄泻、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等症。
3、《食经》、《千金食治》、《食疗本草》、《食医心鉴》、《饮膳正要》等著作中都对糜米进行了辩证的论述,认为“食医同源”、“医膳同功”。
《黄帝内经·素问篇》提出 “五谷为养、五果为腹、五畜为助、五菜为充”,正如《神农本草》所总结的,养生之食物首推谷类,谷类中又首推燕麦与糜米。
(1)气滞食积方 肉食成积,胸满面赤不能食,饮黄米泔水。
(2)胃寒、泄泻方脾胃虚寒、泄泻及肺结核低热、盗汗,黄米煮粥,常食。
(3)妊娠流黄水方 黄米(糜)、黄芪各30g,水煎,分3次服;黄米煮粥,常食。
(4)食苦瓠毒 煮汁饮之即止。
(5)治人、六畜,天行时气豌豆疮方 浓煮的黍穰汁洗之。
(6)中老年人阳气不足,气血两亏,体虚消瘦,腰膝酸软,畏寒等症 羊肉250g,河西米[稷(糜)米]400g,葱、盐适量。先将羊肉洗净,切块,熬汤,下河西米、葱、盐同煮。任意食。以秋冬服食为宜。
(7)黄酒核桃泥汤神经衰弱、头痛、失眠、健忘久喘、腰痛、习惯性便秘等症:核桃仁5 个,白糖50g,黄酒(糜子为原料)50ml。前2味放入瓷碗中捣成泥状,入锅中,加黄酒,小火煎煮10分钟,每日服2次。
(8)党参黄米(糜)茶 党参15~30g,炒米30g。2味入锅内,加水4碗煎至1碗半,代茶饮,隔日服1次。适用于脾阳虚食少、倦怠、形寒肢冷,大便溏泄,或完谷不化,肠鸣腰痛,妇女白带清稀,舌淡苔白,脉虚弱沉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