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毛豆 介绍

介绍摘要

大豆的含义包括黄豆和毛豆。学名是大豆俗称毛豆。大豆古称菽。大豆是黄\青\黑\褐\双色等各色大豆的总称.约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中国种植约有九成是黄大豆。毛豆,就是新鲜连荚的黄豆,晒干之后又称大豆。

栽培技术

早熟毛豆,也称“春绿”毛豆,是一种食用型毛豆。它属于毛豆的新品种;属无限结荚型。主要特征表现为早熟高产、优质。春播全生育期80天,属偏早熟品种,比台湾品种“75-1”提早15天成熟,产量高12.6%,品质超群。豆粒甜度高,适口性好,一烧就酥,吃口风味佳,作为早春抢市蔬菜,是大中棚、小环棚、1-2年生新果园间种作物和其它多熟作物种植搭配的理想经济作物。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毛豆播种期因栽培目的和品种不同而异,长江流域可分为早毛豆和中晚毛豆两种,而早毛豆中又有早熟栽培和普通栽培之分。(1)早熟栽培 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一般应用冷床育苗,3月下旬定植,6一7月采收嫩荚,采用四月白、五月白,而4月上中旬直播的采用五月白或五月乌。(2)中晚熟栽培 夏栽中熟种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直播,7-8月收获,采用六月白或六月黄。而秋季晚熟栽培在6—7月直播,9—10月下旬收获,华南秋播还可推迟到7—8月播种,9—11月采收。如八月白和杭州五香毛豆。南方地区按不同品种特性,选用早、中晚熟品种相互搭配,即可实现春、夏、秋三季生产,以延长供应期。适时播种为使毛豆均衡地供应市场,必须分期分批播种,分批采收,提高经济效益。至于分几批,播种间隔时间多长,视种植面积、产品上市量、市场销售动态以及生产和营销能力而灵活掌握,科学安排。
毛豆品种主要按生育期来分类:长生育期的毛豆能达100天以上,短生育期的毛豆只有50-60天。因此要根据栽培季节来选择品种。尽可能要选择籽粒饱满,耐寒性强,适应性广,可以提前或延后栽培,品质糯性容易煮酥,产量比较高的短生育期品种。
1、适期播种:春播在3月底至4月初(保护地栽培可适当提早),6~7月采收;夏播4月底至6月播种,7~9月采收;秋播7~8月播种,9~10月采收。
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对增加结荚数,促进豆粒饱满,提高产量有着重要作用。密度主要与植株的分枝性和开展度有关,早熟品种分枝少,株型紧凑,一般密度为40000~50000株/亩,行株距为 20cm × 20cm ;中熟品种每亩18000~20000株为宜,行株距为 30cm × 30cm ;晚熟品种每亩15000~17000株为宜,行株距为 40cm × 35cm 。
3、增施磷钾肥:毛豆需要大量的磷钾肥,因此,施用磷钾肥对毛豆增产效果显著。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每亩施腐熟堆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左右,草木灰100~150公斤。在生长期间可视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10%的人粪尿1次。开花前如生长不良,再施10%~20%的人粪尿1次,草木灰50~75公斤,过磷酸钙5~10公斤,促进豆荚饱满。后期亦可用1%~2%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根外追肥。钾肥不足,容易发生叶黄病,可施用草木灰或硫酸钾进行防治。防治时用草木灰盖种,也可在露水未干时向毛豆植株上撤草木灰,一般连撒4次,大约7~8天叶渐转青,每亩每次撤灰50公斤,此法特别有效。
4、摘心打顶:摘心可以抑制生长,防止徒长,提早成熟,增加产量。试验证明,摘心可提高产量5%~10%,提早成熟3~6天。有限生长类型品种,一般在初花期摘心,无限生长类型的品种,则应在盛花期后摘心。
5、病虫害防治:毛豆的害虫有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等。豆荚螟在毛豆开花结荚期灌水1~2次,可杀死入土化蛹幼虫。幼虫卷叶、人荚前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剂喷雾防治。毛豆的病害主要是锈病。锈病防治首先选用无病种子或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其次实行轮作,避免重茬。最后是在发病初期喷药预防,苗期喷药2次,结荚期1~2次,每次相隔5~7天。药剂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6、采收:早熟品种一般都抢早上市,即在进入鼓粒期后,就可陆续采收,能卖上好价钱。但不宜过早,否则豆粒瘪小,商品性差,产量低,反而影响了经济效益。中晚熟品种一般在豆粒已饱满,豆荚尚青绿时采收,但也不宜过晚,否则豆粒坚硬,降低了品质。采收时可全株一次收毕,也可分2~3次采收。采收后应放在阴凉处,以保持新鲜。
毛豆根系有固氮菌,对氮肥需求量较少,对磷钾肥需求较多,在肥料施用上重点施好基肥,增加磷钾肥,一般每亩用40——50公斤复合肥基施或撮孔,然后在二个时期看苗决定是否施追肥。一是生长前期(长高长叶分枝期),如叶小、色淡、苗弱、枝短表现肥力不足时,要及时亩追尿素7——8公斤作促苗肥;二是开花结荚期,如发生叶色淡黄,后劲不足,有脱力症状时,每亩要追施8——10公斤尿素作花荚肥。同时开花时,每亩最好用2——3两硼砂兑水喷施叶面,有利提高结荚率,提高荚粒重量、亩产量和商品性。
霜霉病
【症状特点】毛豆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毛豆叶面出现黄白色至黄色不规则小斑,相应的叶背出现灰色疏松霉层病征(孢囊梗及孢子囊),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毛豆种子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孢子囊释出游动孢子,借助雨水溅射传播,从胚茎侵入,形成系统侵染。发病后病叶上形成新的孢子囊,萌发释出游动孢子,又借助风雨传播蔓延,在生长季节中,再次侵染多次发生,病害得以蔓延。通常气温在20-24℃而又多雨高湿的天气,病害容易流行。
【防治方法】
1.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高产良种。
2. 播前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3%的35%甲霜灵拌种或72%克露可湿粉,或69%安克锰锌可湿粉拌种)。
3. 合理密植,管理好肥水,改善株间通透性,增强植株抵抗力。
4.及时喷药预防控病。植株接近封行时,最迟见病时开始,喷施25%甲霜灵可湿粉600-700倍液,或40%乙磷铝2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粉600-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粉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粉600倍液,1-2次或更多,交替喷施,喷匀喷足。
毛豆锈病
【症状特点】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密生针头大的小锈斑,为病菌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未成熟的夏孢子堆,随着夏孢子堆的发育,表皮破裂散出锈色粉状物(夏孢子团)。后期叶片出现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冬孢子堆,但仅在广东南部地区偶然见到,广州及附近的毛豆一般只产生夏孢子堆。
【防治方法】
(1)注意寻找和选用抗病高产良种。
(2)合理密植,管理好肥水,避免植株徒长和土壤过湿,可减轻发病。
(3)及早喷药预防控病。可结合防霜霉病,于植株接近封行期开始,在喷施甲霜灵等防霜霉病药剂的同时,加入25%粉锈宁可湿粉2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000-1500倍液进行兼治。对以本病为主的田块,见病前可喷施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超微硫磺悬浮剂或29%石硫合剂水剂200-300倍液1-2次;见病后可改喷上述粉锈宁可湿粉或三唑酮硫磺悬浮剂(浓度同上)1、2次。
豆虫
豆虫俗称豆丹,是豆天蛾的幼虫.体长约8~9厘米,以大豆叶为食,对大豆危害极大。至秋大豆成熟季节,即钻入地下蛰伏,至翌年春天成蛾繁殖在中国境内,凡种植大豆的地方均有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