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菜能够自成体系,有其赖以生长生存的地缘范围、社会土壤和赖以发展的饮食文化氛围。重庆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促成了重庆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有一大帮喜麻辣、求刺激的人们,就会有一大批迎合其口味的饮食产品生,川菜以善调查麻辣著称,以川菜菜系为基础的江湖菜80%以麻辣为基调,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火锅演变而来。现代重庆人思想活跃,在饮食上喜欢标新立异,追怪猎奇,以吃感觉、吃风味、吃麻辣为时尚,哪里有新、奇、怪的饮食,哪里就会成为热点,热潮一过人们又转向别处。听说辣子鸡“霸道”,大家窝蜂奔向歌乐山;据传邮亭鲫鱼安逸,大家潮水般的涌向滨江路。一道菜要出名,除自身要独具特色外,还要靠食客的口啤,大众的“炸”作,大众炸作“炒”火了一道菜,“炒”热了一条街,“炒”富了一方人。来凤鱼是如此,辣子鸡、啤酒鸭是如此,泉水鸡、邮亭鲫鱼亦是如此。
江湖菜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又与地缘有关,比如来凤鱼的兴衰就与来凤镇的地理位置地位变化关系密切。来凤镇地处老成渝公路上,过去是重庆至成都的必经之路,客、货车司机都喜欢在这里“赶饭口”(赶吃饭时间),来凤镇的饮食便成了“幺店子的黄糕──去不吃,来总得吃”,来凤鱼也因此着实“火”了一把。如今成渝高速公路建成,来凤镇在交通上的重复地位发生了变化,来凤鱼的状况也非同日而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