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为一年生豆科作物,其前茬应选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为宜,避免与豆科作物重迎茬,以免感染病虫害而减产。其轮作方式和大豆一样应宜采用三区轮作或四区轮作:麦、玉、豆(红小豆);麦、麦、豆(红小豆);麦、杂、豆(红小豆);麦、麦、玉、豆(红小豆)。
应选较瘠薄茬口而不宜选肥茬。可以与玉米、高粱、向日葵等高秆作物间作,这样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还可在田埂、地边、树空等地种植。
播种选地
生长期短,一年可种两季,在一百天之内就可收成。
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开1.3m宽的高畦,按行距各33cm开窝,每窝播种子5-6粒,lhm2用种子量22.5-30kg,播后盖人畜粪水排湿的火灰1把。可与其他作物如甘薯间作,也可在果园空闲地上点播。应选择岗、平排水良好的中等肥力的地块种植,低湿地必须注意防涝。最好伏、秋翻,整平耙细,采取秋起垄加深施肥方式,将有利于提高地温,防旱排涝,可使幼苗生长健壮。
杂草防除
播苗前药剂处理可选用以下配方:① 5%普施特水剂1.5L/hm2(专用于防治龙葵,可用5%普施特1.0L/hm2)。②48%仲丁灵乳油3.00~3.75L/hm2。③72%都尔乳油2.0~2.8L/hm2或72%都尔乳油2.0~2.8L/hm2+70%赛克津0.3~0.4L/hm2 (也可根据杂草基数酌情加入72%2.4一滴丁酯0.8~1.0升/公顷)进行化学除草。
播苗后药剂处理可选用以下配方进行茎叶处理:①在禾本科杂草4叶期前用12.5% 拿捕净1.2~1.5L/hm2兑水300 kg/hm2(对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效)。②每公顷用5%普施特水剂2.0~3.0L。未化学除草的地块,要在幼苗出齐后及早进行人工铲地2~3遍,在封垄前结束。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各进行1次人工拿大草。
中耕
小豆是喜温作物,由于春季气温低,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锄草、铲趟、松土,提高地温保墒,促根系发育,加速幼苗健壮生长。开花前进行3次中耕,第1次在2片对生真叶完全展开时进行 第2次在第1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第3次在第3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封垄前进行,以利于防旱、排涝、防倒伏。因小豆秆弱易倒伏,而且下部结荚很低,有时触到地面,在7月下旬,气候高温多湿,田间通透性差,下部荚易霉烂,封垄前应培垄1~2次,以利于防旱排涝、防倒伏。
灌溉
小豆生长期需水较多,尤以开花前后是需水最多时间,这时如过分干旱,则显著减产,因此在干旱年分有条件的应灌水。
化学调控
如果氮肥施用过多、降水量较大时,红小豆顶上部生长旺盛,需进行化学调控,使株高不超过80cm,防止倒伏,可用多效唑900g/hm2在花荚期喷施。
病害
锈病:用65%代森锰锌500倍液防治。
褐斑病和萎缩病: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每公顷再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1~2遍。
虫害
蚜虫防治:每公顷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30g+2.5%敌杀死乳油600ml兑水喷雾防治。
红蜘蛛防治:每公顷用8%中保杀螨乳油750ml+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30g、40.7%毒死蜱乳油750ml+24.5%阿维·柴油乳油600ml+2.5%敌杀死乳油600ml对水喷雾。
赤小豆上部和下部荚成熟不一致,有的品种易炸荚,不能等豆荚全部成熟再收割。因子粒可后熟,故可在有2/3的豆荚变成灰黄色时即可收割。因红小豆结荚很低,只能人工收割,田间晾晒,割晒时每6条垄放一铺(放鱼鳞铺),铺下不能有未割的红小豆,在田间晒2~3天,待豆荚成熟,子粒变成固有形状和颜色,水分16~17%时,选择早晚、最好是阴天或刚下过小雨后进行机械脱粒。
赤小豆质地脆,机械脱粒子粒破碎率往往较高。而且破碎的绝大多数是成熟好的大粒,降低了产量和商品价值,因此,机器的选择与改装尤为重要。一是将打稻机装上行走轮,用小四轮拖拉机牵引在田间行走脱粒;二是1075型联台收割机装上带式拾禾器,调整滚筒转速为280~300r/min,滚筒间隙滑至最大,进行拾禾作业,也可将拾禾器卸掉,选用人工杈子喂入割台,破碎率在3%以下。此外,收获回来的赤小豆要及时进行精选,以免因水分过大出现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