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鳅鱼 介绍

养殖方法

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 面积以30~100平方米为宜, 池深40~60厘米。池中开挖鱼溜, 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实, 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厘米淤泥层, 池中投放浮萍, 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鳅苗下池前10天, 每100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20~30千克带水清塘消毒。消毒后亩 (667平方米) 施300~400千克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培水, 池水加至30厘米。待水色变绿, 透明度在15~20厘米时, 即可投放鳅苗。
鳅苗出膜第2天便开口进食, 饲养3~5天, 体长7毫米左右, 卵黄囊消失, 依靠外源性营养, 能自由平泳, 此时可下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鳅苗的放养密度以每亩800~1 000尾为宜, 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同池中要放养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 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按苗种培育方法进行清塘消毒, 池水深保持30~50厘米, 并施入猪粪等有机肥培育水质, 用量为每100平方米水面20~30千克。待药性消失、池水转肥后, 即可投放鳅种。3~4厘米的鳅种放养密度为50~60尾/平方米, 有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
在这个时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 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投饲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 泥鳅食欲逐渐增强, 20~30℃是摄食的适温范围, 25~27℃食欲特别旺盛, 超过30℃或低于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饲。此外, 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 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 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 表明水中缺氧, 应停止施肥, 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 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 以提高水温, 确保泥鳅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