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黄栌 介绍

主要价值

黄栌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根、茎: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无黄疸肝炎,麻疹不出;
枝叶:能清湿热、镇痛疼、活血化瘀,可抗凝血、溶血栓、抗疲劳,具有抗菌消炎、退热消肿等功效,可治疗感冒、齿龈炎、高血压等病症,对黄疸型肝炎具有不错的疗效,也可用于丹毒、漆疮。
1、《本草拾遗》:除烦热,解酒疸,目黄,水煮服之。
2、《日华子本草》:洗汤、火、漆疮及赤眼。
用法用量
1~3钱(治肝炎,成人每日1两,小儿减半,煎2次,合并一起,早晚各服1次);外用枝、叶煎水洗或叶捣烂敷患处。
药理作用
从黄栌的叶中所获得的总黄酮甙制剂,口服80~160毫克/公斤有抗炎作用,对大鼠、小鼠的甲醛性脚爪浮肿有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并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对鸡蛋白性水肿无效。此外因含鞣质故有收敛、抗菌作用,可外用治创伤;亦可内服以治胃肠炎等。
附方
1、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栌三钱。水煎服。
2、治水、火烫伤皮肤未破及漆疮:黄栌适量,煎汤洗患处。(性味以下出《河北中药手册》)

黄栌园林观赏

黄栌是中国重要的观赏树种,树姿优美,茎、叶、花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特别是深秋,叶片经霜变,色彩鲜艳,美丽壮观;其果形别致,成熟果实色鲜红、艳丽夺目。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济南红叶谷、山亭抱犊崮的红叶树就是该树种。黄栌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呈粉红色羽毛状,在枝头形成似云似雾的景观,远远望去,宛如万缕罗纱缭绕树间,历来被文人墨客比作“叠翠烟罗寻旧梦”和“雾中之花”,故黄栌又有“烟树”之称。夏赏“紫烟”,秋观红叶,加之其极其耐瘠薄的特性,更使其成为石灰岩营建水土保持林和生态景观林的首选树种。
黄栌在园林造景中最适合城市大型公园、天然公园、半山坡上、山地风景区内群植成林,可以单纯成林,也可与其他红叶或黄叶树种混交成林;在造景宜表现群体景观。黄栌同样还可以应用在城市街头绿地,单位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以及庭园中,宜孤植或丛植于草坪一隅、山石之侧、常绿树树丛前或单株混植于其他树丛间以及常绿树群边缘,从而体现其个体美和色彩美。黄栌夏季可赏紫烟,秋季能观红叶,这些特点,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可以极大的丰富园林景观的色彩,形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在北方由于气候等原因,园林树种相对单调,色彩比较缺乏,黄栌可谓是北方园林绿化或山区绿化的首选树种。

黄栌经济价值

野生黄栌是利用价值较大的资源型植物。其木材黄色,可提取黄色的工业染料,树皮和叶片还可提栲胶,在化工方面已有将其作为鞣化剂的研究报道,木材还是制作家具或用于雕刻的原料;叶片含有芳香油,可做调香原料,并且黄栌叶片中丰富的花青素含量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进行黄栌色素方面的研究,有望开发为新的天然食用色素。

鉴别方法

显微鉴别
1、叶的横切面
上、下表皮均被较明显的角质层,在毛基周围的角质层呈放射状,气孔不定式,下表面居多;非腺毛多为单细胞,偶见分隔单列非腺毛,此分隔非腺毛长103-305-412μm,直径27μm,以下表面为多;腺毛柄为单细胞,腺头为多细胞。栅栏组织通常2-3列,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并有草酸钙棱晶(方晶)及簇晶。维管束近于环状,位于横切面的中心。
韧皮部明显,其中具有树脂道;木质部较发达,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中柱鞘为纤维群排列成连续的环,在中脉的基本组织中散有草酸钙棱晶及簇晶。在上、下表皮内侧通常各有数层厚用细胞。
2、叶柄的横切面
叶柄细长,取其中间直径1.1mm部分切片观察,表皮为1层细胞,外具毛茸,角质层明显。表皮下有3-5层厚角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有些具有草酸钙簇晶;有些细胞有黑色团块。中柱鞘纤维为连续的环状;韧皮部分布有树脂道,平均直径约为64μm,细胞中有黑色团块;形成层较明显;木质部维管束呈坏状排列。髓部为基本组织,有些细胞中有黑色块。
理化鉴别
取样品粉末10g,加水200ml,回流1h滤过。滤液先用石油醚提取2次,水相再以乙酸乙酯提取3次,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并以水洗2次,加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溶剂,残渣加甲醇溶解,进行以下试验:
1、取甲醇溶液1ml,加水1ml,加1%三氯化铁溶液2滴,即呈墨绿色。(检查酚类及鞣质)
2、取上述甲醇溶液1ml,加镁粉少许,再加盐酸数滴,呈樱红色。(检查黄酮)
3、取上述甲醇溶液,滴于滤纸上呈上黄色,在紫外光灯下呈暗红色,加三氯化铝1滴显黄绿色,在紫外光灯下呈棕黄色。(检查黄酮)
化学成分
木材含硫黄菊素及其葡萄糖甙,又含杨梅树皮素及没食子酸等鞣质成分。另有谓木材(带皮,树龄20年)含鞣质6.54%。
叶含鞣质达33%。鞣质中有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四糖、三没食子酰葡萄糖、三甲基没食子酰葡萄糖、黄酮类、飞燕草素3-半乳糖甙、越橘花青甙、矮牵牛素-3-葡萄糖甙、矢车菊素单葡萄糖甙、飞燕草素单葡萄糖甙、芍药素单葡萄糖甙等。又含挥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