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别名
    叶添菜、牛皮菜、厚皮菜、光菜
  • 学名
    BetavulgarisL.
  • 归经
    肺;肾;大肠经
  • 性味
    甘;苦;性寒
  • 科目
    藜科
  • 中文名
    猪乸菜
猪乸菜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菱形,有长柄,花绿色。叶子嫰时可以吃。以幼苗或叶片为蔬菜。原产欧洲南部,公元5世纪从阿拉伯传入中国。猪乸菜按叶柄的颜色分为白梗、青梗和红梗3种类型,中国农家以青梗种栽培较普遍。近年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新品种有尼泊尔的白梗甜菜和英国的红梗甜菜,是菜用、饲料、观赏等多用途品种,栽培容易,产量高,可多次剥叶采收,供应期长,可在夏季缺少叶菜时上市,北方可在日光节能温室栽培。

基本内容

猪乸菜多在南方栽培,盛产于清明前后。
学名:莙荙菜
别名:叶添菜、牛皮菜、厚皮菜、光菜
属于藜科Chenopodiaceae)甜菜属中的变种。且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幼苗或叶片为蔬菜。
  原产欧洲南部,公元5世纪从阿拉伯传入我国。猪乸菜按叶柄的颜色分为白梗、青梗和红梗3种类型,我国农家以青梗种栽培较普遍。近年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新品种有尼泊尔的白梗甜菜和英国的红梗甜菜,是菜用、饲料、观赏等多用途品种,栽培容易,产量高,可多次剥叶采收,供应期长,可在夏季缺少叶菜时上市,北方可在日光节能温室栽培。

特征特性

  1.植物学特征 根系发达。茎短缩。叶片肥大,卵形或长卵形,叶面皱缩或平坦,有光泽,叶色浅绿、深绿或紫红。叶柄及叶脉有奶白、绿色、红色或紫红色,肥厚多肉。花白色,复总状花序。聚花果。内含2~3粒种子。种子肾形,种皮棕红色有光泽。种子千粒重100~160克,使用年限3~4年。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但耐寒及耐热力均较强。种子在4~5℃下能缓慢发芽,最适发芽温度18~25℃。低温、长日照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忌涝。适宜中性或弱碱性、质地疏松的土壤。耐肥,耐碱。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对莙荙菜有增产的作用。
       3.有高人支招,自家种植猪乸菜很是方便。每年四月便到苗圃去买菜苗回来,省却下种的麻烦。雨水若是充足,泥土富氮肥,猪乸菜长得飞快,而且不受害虫侵扰,成长后每隔一两天便有收成,一直可采至霜降。

所含物质

猪乸菜每100克叶片含还原糖0.95克,粗蛋白1.38克,纤维素2.87克,脂肪0.1克,胡萝卜素2.14毫克,维生素C45毫克,维生素B10.05毫克,维生素B20.11毫克,钾164毫克,钙75.5毫克,镁63.1毫克,磷33.6毫克,铁1.03毫克,锌0.24毫克,锰0.15毫克,锶0.58毫克,硒0.2微克。

意义

广东人讲究意头,称之为官达,官达“财”通。可人们偏偏把“官达菜”称为“猪乸菜”,因为旧时民间认为“官达菜”为野菜,叶有涩味,柄带泥土气,粗劣不堪上桌,只宜喂猪,母猪吃了官达菜据说能多产子。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度经济困难,粮食短缺,这种只宜喂猪的菜成为“瓜菜代”的佼佼者,升任饭桌主位。粮食短缺大概是希望这种菜多多益善,像母猪那样,多吃官达菜,多生孩子,多子多福.

烹调方法

      猪乸菜在各地也发掘出各种烹调方法,乃至若干年之后,猪乸菜已经列为蔬菜世家,怀旧与美味兼具。客家人提到猪乸菜是颇为自豪的。在粤北,清明前后历有吃猪乸菜的传统, "莙荙菜包",是用白萝小时、鲜冬笋、韭菜等切粒加水发虾米、香菇、瘦肉粒共炒后,勾芡,然后用莙荙菜叶片包裹后油锅煎之,煎时要把叶柄放于锅上。此菜风味独特,吃后回味无穷。
  除了菜包,另一常见做法是,烧开水后,先把洗净的菜整片下锅焯,去除涩味,然后捞起切段,再用姜、蒜茸、豆豉和酒糟下油锅炒香。
      最常见的一种做法是,用蒜头豆豉爆香清炒。如果下绍酒后炒香即食,口感爽脆,一点也不粗贱。

功用

    有资料显示,猪乸菜具有益脾健胃,补中下气,化瘀止血、止痢、解肠风热毒等功效,属于传统草药。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行瘀止血的作用。《嘉祜本草》载:牛皮菜"补中下气,理脾气,去头风,利五脏"。可煮食,凉拌或炒食,如清炒莙荙菜、莙荙菜烧豆腐、肉炒牛皮菜。民间认为着莲菜煸炒后与粳米粥共煮,能解热、健脾胃、增强体质。

弱点

      猪乸菜有它的弱点:叶有涩味,柄带泥土气。要让其滑,油水自然要充足,而且还要重加料头,诸如蒜茸、豆豉去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