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 全草。本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割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 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湿热,消肿排脓,化瘀解毒。用于咽喉炎,阑尾炎,肠炎,痢疾,疮疖痈肿,乳痈,产后瘀血腹痛,痔疮。
【现代研究】 详见《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第一卷。
植物蒲公英介绍,生物学特性,蒲公英的药用价值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1,蒲公英植物学形态 蒲公英根为纺锤形或圆锥形,垂直生长,入土较深,单一或分枝.地上茎不明显,高10-25cm,全株被白色疏软毛,含白色乳汁.根出叶铺散,呈莲座状,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15cm?宽约5cm,大头羽裂或羽裂,袭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顶端稍钝头或尖,基部渐狭细成柄,无毛或有蛛丝状细软毛.春或秋开花,花茎比叶短或等长,但结果时则伸长,有蛛丝状毛;头状花序直径约3.5cm,总包片草质,绿色,部分可带淡红色或紫红色,顶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蛛丝状毛;舌状花鲜黄色,顶端有红色细条,两性,雄蕊5 个,雌蕊1个,子房下位.瘦果倒披针形,土黄或黄棕色,长约4cm,有纵楞与横瘤,中部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喙长6-8mm,冠毛白色,成熟时黄褐色.
2,蒲公英生物学特性 蒲公英属短日照植物,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抽薹开花;较耐荫,但光照条件好,则有利于茎叶生长.适应性较强,生长不择土壤,但以向阳,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生长较好;早春地温1-2℃时即可萌发,种子在土壤温度15-20℃时发芽最快,在25-30℃以上时则反而发芽较慢,叶生长最适温度为15-22℃.
3,蒲公英资源分布 世界许多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均有野生或种植的蒲公英.蒲公英在我国的分布则更为广泛,华北,华中,华东,东北等区的许多地方,春,夏,秋三季,田野,路旁,山坡,以及房前屋后,均有蒲公英生长;人工栽培蒲公英的单位或个人也日益增多.蒲公英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