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价值

苦甘,寒。
①《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
②《纲目拾遗》:“性寒,味苦。”
③ 《本草再新》:“有小毒。”
《本草再新》:“入肺经。”
清肺止咳,利胆退黄,凉肝息风,软坚散结。
治气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肿痛,疔疮,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25(鲜者50~150克);打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含漱。
【药材基源】:筋骨草的全株。
【生态环境】:生长于路旁、河岸、山脚下、荒地上。
【资源分布】:产浙江、江苏等地。
【来源】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筋骨草Ajuga decumbens Thunb.的全草。春、夏、秋均可采集,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含脱皮甾酮(ecdysterone)、杯苋甾酮 (cyasterone)、筋骨草甾酮B和C(ajugasterone B,C)、筋骨草内酯、筋骨草糖、黄酮甙、皂甙及生物碱等。
【采制】 春季花开时采收,除去泥沙,晒干。
【制法】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归经】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胃肠炎,肝炎,阑尾炎,乳腺炎,急性结膜炎,高血压;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疖疮疡,烧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1)对咽喉红肿疼痛,甚至有发热者,单用本品一两,煎服,即有良好的功效;用治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可与化痰止咳药如前胡、佛耳草、枇杷叶等配伍应用。用治热疖痈肿等症,除煎汤内服外,亦可用鲜草捣烂外敷。对于外伤出血,可用干草研粉,撒布包扎;用治血瘀肿痛,以鲜草适量,捣烂外敷。
(2)筋骨草别名叫白毛夏枯草。简称白夏枯草,这是由于在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上有这样一段话:「叶梗同夏枯草,惟叶上有白毛。」因此而得名。筋骨草味甚苦,而清热解毒的作用很强,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体会,用本品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及急性支气管炎,都有良好的疗效。【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