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价值

疣鼻栖鸭是优良的瘦肉型肉用鸭,番鸭肉味美鲜嫩,无油腻感,有特殊香味,是冬令进补食品。国际上番鸭的生产已被重视,饲养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法国饲养量最大。法国格里莫公司育成4个专门化的高产品系(R31\B41\R51和B61)。中国疣鼻栖鸭饲养发展很快,福建、海南、广东、广西、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和安徽等省区的饲养数量较多,湖北、上海、四川等省也已开始引种繁殖、饲养,逐步替代其他野鸭的一些品种。
疣鼻栖鸭具有抗病力强、耐粗放饲养、皮下脂肪含量少、瘦肉率高、肉味鲜美,生长快,体重大,耐粗食,易肥育,胴体脂肪含量少,生长肥肝性能好等特点。在一般条件下饲养1.0周龄,雄鸟体重达3000-3500克,雌鸟达1800-2200克。胴体脂肪含量为15%-18%,较北京鸭低10个百分点。瘦肉率高,胸腿肌占胴体的27%-30%,而且肉味鲜美,富野味。
疣鼻栖鸭能有效地利用含粗纤维多的饲料。在同等条件下番鸭的饲料效益高于北京鸭。在一般情况下,番鸭料肉比为2.7-3.0:1。种鸭在自由采食条件下,在产卵高峰期每天采食量都不超过180-200克。育成期具有较强的补偿能力,可以节省培育期的精饲料。
疣鼻栖鸭生产肥肝饲料消耗比鹅和其他鸭种低,同时填饲操作简便。每只鸭生产肥肝重达325-444克,而且质地细嫩肥美,细腻可口,合格率高。同时还可多得30%左右味美价高的鸭肉和优质的羽绒。

养殖方法

疣鼻栖鸭可以水养、陆养、圈养、牧养,故不需要很多设备。雏鸭阶段备有笼子或箩筐等作保温设备,育雏采用人工给温或自温。育雏期后,实行草地放牧或就地露宿。农村专业户多采用放牧结合舍饲补料的方式饲养。种鸭雄雌性比按1:6-8,进行大群饲养,自然交配可达较高受精率。由于疣鼻栖鸭性情温驯,喜安静、合群,不善于鸣叫,没有噪音,较适合大规模集约化饲养管理,是其他水禽不能比拟的。
疣鼻栖鸭对环境气候的适应性强,能耐高温,在高温季节仍有较好的生产水平。在粗放饲养条件下,育雏率和成活率可高达95%。98%,病少成活率高。
疣鼻栖鸭的鸭舍场地应选择地势高燥、便于排水的砂质空旷地及远离居民和工厂的地方。鸭舍建筑应坐北朝南,冬暖夏凉,通风良好。一般饲养场内都应设有圈舍、运动场、鸭滩等设施。
疣鼻栖鸭饲养期可分3个阶段,即0-3周龄、4-6周龄和7周龄至屠宰。饲养雏鸟的鸭舍需要严格清扫和消毒。舍内所用的器具如饮水器、喂料盘、喂料捅、水槽等要冲刷干净。棚舍温度达到28-30℃左右,并要保温。雏鸟生长很快,消化能力较弱,要求营养价值较高的全价料,可用商品肉鸭(小鸭)全价料。出壳16小时后先用0.1%高锰酸钾水给雏番鸭饮用1-2天,然后直接用清水作饮水。雏鸟无论是地面饲养、网上饲养,都应用干稻草垫好,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温,垫草要勤更换,2-3周龄后可去掉垫草。鸭舍光线要足,夜间人工光照,到4周完全采用自然光照。
疣鼻栖鸭能自己调节采食量,日粮能值影响不大,不会因蛋白质水平下降而影响采食量。因此,可以以低蛋白质消耗换取较为理念的饲料报酬和胴体品质。一般采用限料饲养,即雄鸟从9周龄和雌鸟从7周龄开始,按自由采食量的90%-95%喂给饲料,以推迟生长高峰。充分利用肌肉生长旺盛的8-12周龄阶段和它们较强的生长补偿能力,让胸肌得到充分生长,又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据测定,采用限料饲养,其胸肌可增加3倍,而不增加料肉比和胴体脂肪,并能改善胴体品质,提高生产效益。
饲养密度1周龄的雏鸟每平方米饲养40-45只,2周龄30-35只,3周龄23-30只,4周龄为20-22只,5周龄为18-20只。从6周龄起,雄鸟为5-6只,雌鸟为10-12只。此外,应重视按质分群,并考虑大小、强弱,以便使同群生长发育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