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汉堡包是英语Hamburger的音译,是现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最早的汉堡包主要由两片小圆面包夹一块牛肉肉饼组成,现代汉堡中除夹传统的牛肉饼外,还在圆面包的第二层中涂以黄油、芥末、番茄酱、沙拉酱等,再夹入番茄片、洋葱、蔬菜、酸黄瓜等食物,就可以同时吃到主副食。这种食物食用方便、风味可口、营养全面,现在已经成为畅销世界的方便主食之一。

经济学

1986年,The Economist杂志首创用各国麦当劳巨无霸(Big Mac)汉堡包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测试各国的实际汇率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自此以后,这种方法迅速在美国流行开来。麦当劳汉堡包的配料估计是不外传的祖传秘方,虽然有可能在各国会有一些调整,变化应该不会太大。另外大家也会发现麦当劳店面的装修至少从中国和美国的比较来看,也十分相近。无疑,麦当劳巨无霸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食品,被推向汇率比较的前台是实至名归。看过三本宏观经济学原理教材,每一本都有汉堡包经济学的案例分析,汉堡包成了年轻人步入国际金融殿堂的必经之路(The Economist有言,“to make exchange-rate theory more digestible”)。汉堡包经济学已被赋以专有英文词汇:Burgernomics。另外,还有诸如Hamburger Standard等说法。最新一期The Economist用McCurrency作题更新了巨无霸指数,并对现今对汉堡包的滥用提出了批评。
巨无霸如今比较火,人们发现中国是世界上巨无霸以美元计卖得最便宜的国家。美国某四个城市的平均价格为$3.10,而中国的售价为¥10.5,按市场汇率8.03折算,人民币的价值被低估了58%。于是,巨无霸指数就成了那些坚称人民币应该升值的人士手中的一大证据。
然而,汉堡包的售价与购买力平价其实相去甚远。一个拿到我们面前的汉堡包不仅包含配方、原料和能耗的价格,还包含厨师制作费用,经营管理费用和店面租金,即更多的还是在于非可贸易品的费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主要区别在于非可贸易品成本的差别,比如服务费和房屋租金,而这些差异是不反映在汇率之中的。也就是说,巨无霸在中国便宜很大一部分是便宜在了国际贸易不可进行的商品上。之外还有食品偏好的问题,麦当劳在中国确实受到了儿童和青年人的欢迎,但总体上中国人对西式快餐还不是完全接受,而且随着其它中高档西式快餐进入中国,人们至少不会为了尝新鲜而光顾麦当劳。
因此,巨无霸指数无非是一种对汇率有趣的经济学解释,它在大体上可以反映出各国购买力的差别,不过拿一种商品来代替影响汇率的千千万万种商品,还是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