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价值

丝瓜,又名天罗、天丝瓜、蛮瓜、布瓜、绵瓜、天吊瓜,为葫芦科植物越瓜的果实,生长于温热地带,我国各地多有栽培,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营养分析表明,丝瓜含皂甙、丝瓜苦味质、瓜氨酸、蛋白质及脂肪,维生素B、C等,它提供给人们的热量仅次于南瓜,而高于其它瓜类,因此,丝瓜不仅是日常佳蔬,而且还登上了大雅之堂,如维扬菜的"菱肉丝瓜"、湘菜里的"干贝丝瓜"、川菜中的"滚龙丝瓜"等,均为葱翠鲜嫩,香气袭人的美味佳肴。
中医认为,丝瓜肉性味甘、凉,入肝、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化痰通络之功,《本草纲目》言其"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存性服,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痘疹胎毒"。《医学入门》言其"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疽疔疮"。《陆川本草》言其"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治热病口渴,身热烦燥"。中科院病毒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丝瓜芽提取物有很强的抗乙脑病毒感染的作用,并初步鉴定其提取物主要是含多糖的核酸,证实其作用机理与干扰素诱生剂相似,经在鼠体试验,证明其对乙脑病毒有明显预防感染的作用,为丝瓜药用开辟了新途径。炎夏季节常食丝瓜粥,既可防病保健,防止暑热、乙脑,又可果腹充饥,健体强身。
注意事项:
1.《陆川本草》言丝瓜"不宜多食,损命门相火,令人倒阳不举",故性功能减退者不宜选用;
2.《本草逢原》言"丝瓜嫩者寒滑,多食泻人",故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不宜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