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方法

野皂荚播种

野皂荚育苗应选用充分成熟饱满的种子,播种前种子用30-40℃温水浸种1-2天。圃地最好选用壤土或粘质壤土,避免沙地育苗,圃地应选较肥沃的耕地,以确保当年育苗能够出圃造林。播种前圃地要深翻整地、施足底肥,耙平,打畦作埂,作好苗床。采用开沟条播法,行距30厘米,沟宽10-15厘米,播幅5-6厘米,每公顷用种子750-900千克,当年苗高可达30-50厘米,可出苗120-150万株,秋冬季即可上山造林。

野皂荚嫁接

采用切接法:在早春树液开始流动、芽尚未萌动时,在离地面高度10-20厘米,选择树干光滑处,用手锯截断,截面要光滑平整,剪去砧木上的小枝和刺,在断面皮层内略带木质部的地方垂直切下,深度略短于接穗的长斜面,宽度根据接穗切面大小而定,一般与接穗直径相等或略大于。将硕刺皂荚母树1年生健壮枝条,截成3-4厘米的接穗,带1-2芽为宜,把接穗削成两个斜面,长斜面2-3厘米,在其背面削成不足1厘米的小斜面,使接穗下面成扁楔形。把接穗大斜面向里,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对准靠齐,如果不能两边都对齐,至少一边对齐。接好后用塑料布绑紧,包括接穗上部。嫁接后,及时除去砧木上的萌生枝,保证接穗正常的养分和水分供应,使接穗生长旺盛。
扩树盘、修树穴:在嫁接皂荚的野皂荚根部周围,应将杂灌和野草深翻覆盖,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将树盘80-100厘米范围内深翻清理干净,保持皂荚周围的土地疏松透气,清理越冬的病菌和虫卵。同时,根据山坡地形,在地势较平坦的地方,修圆形树穴,在地势较陡的地方,修筑鱼鳞坑,以便在降雨时形成汇水坑,增加土壤墒情,促进皂荚生长。
割灌:对荒山、荒坡不能全部深翻除去的灌木丛和野草及时割刹,防止由于杂灌生长过快,影响接穗的生长。同时割灌后可以很好地防止火灾。
施肥:接穗成活后,利用天然降雨机会,增施肥料,多次少量,每株苗施0.25千克复合肥料。有条件的地方,可每株苗施5-10千克农家肥。
修剪整形:由于野皂荚嫁接硕刺皂荚两者生长速度不一致,起初砧木较粗,根系发达,嫁接后,硕刺皂荚生长速度较快,5-10年后,粗度会超过砧木且越来越明显,形成“小脚”现象。同时,由于山坡上风速较大,易将树干折断,所以整形和修剪要根据生长情况,控制树势。既有利丰产,同时又注意树干安全。通常采用多主枝二层开心形或疏散分层形。

主要价值

经济:野皂荚是一种特用经济树种和荒山绿化的主要灌木树种。野皂荚的种子是一种天然化工原料,用它可以生产羟乙基龙胶粉,是一种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钻探、纺织印染、医药、食品等行业,其副产品胡里豆粉是高蛋白饲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生态:野皂荚为深根性树种,具有强大的主、侧根,主根可沿岩石缝隙深入地下5-6米的地方,水平根系分布也远,露出地面的根系上又能生出新株,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地下根系,能有效地固结土壤,防止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