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饮品 介绍

介绍摘要

饮品,指经加工制成的适于供人或牲畜饮用的液体, 尤指用来解渴、提供营养或提神的液体。如水、奶,酒、饮料(饮料和饮品不是同一物体)通俗来讲,饮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体机能正常需要,可以直接饮用,或者溶解、稀释等方式饮用的食品。一般来说,凡是不经过咀嚼(或轻微咀嚼)而直接食用的产品均属饮品的范畴,而饮品是只是食品产品中的一部分。

运动饮料

运动饮料,中国于1994年颁布了运动饮料的国家标准(2000年修订),标准中将运动饮料定义为,营养素的组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体力劳动人群的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要的软饮料。
运动饮料包含成分
市场上出现的各种运动饮料的成分大体相同。它们都含有一定量的糖,因为糖是人体最直接的主要能源物质。由于体内的糖储备有限,运动时,如因大量消耗而未得到补充,肌肉就会乏力,运动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另一方面,大脑90%以上的供能来自血糖,血糖下降将会使大脑对运动的调节能力减弱,产生疲劳感。因此,科学配方的运动饮料中必需含有一定量的糖才能达到补充能量的作用。另外,运动饮料中还含有适量的电解质。运动出汗将导致钾、钠等电解质大量丢失,从而引起身体乏力,甚至抽筋。而运动饮料含有适量的钠、钾,能迅速被人体吸收。当然,有些运动饮料还会增加其他附加成分,比如,B族维生素——促进能量代谢;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延缓疲劳;牛磺酸和肌醇——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新陈代谢,加速疲劳消除。
运动饮料的功能
运动饮料能及时补充水分,维持体液正常平衡;迅速补充能量,维持血糖稳定;及时补充无机盐,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改善人体的代谢和调节能力。
饮用运动饮料禁忌
运动饮料主要针对运动员或经常参加健身的人群,普通人如果每天的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就没有必要喝运动饮料,喝白水即可。从不良反应角度来说,不适宜人群盲目喝运动饮料,其中的各种电解质会加重血液、血管、肾脏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造成血管硬化、中风等,。肾脏功能不好者应禁用。
运动期间不宜饮用饮料
避免在运动前中后大量饮用茶、咖啡、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饮料。这些刺激性饮料不含电解质或电解质含量极低,运动后饮用不但不利于机体补充水分,反而有可能因水分的大量摄入而引起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加速细胞内电解质的丢失。而浓度相对较高的果汁及果汁饮料由于渗透压很高,无法使果汁内成分尽快被机体吸收,因此也不适合在运动期间饮用。另外,运动期间饮用白水也不稳妥,不仅会造成血液稀释,丢失更多的水分,还容易产生机体的电解质平衡紊乱。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运动后饮用冰水会引起胃肠痉挛、腹痛。水温最好在15度左右,加快恢复进程。
科学饮水
饮用时间相当重要。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增加,出汗调节体温。然而,出汗过多会引起脱水,导致血容量减少,进一步减少皮肤血流量,从而引起排汗量降低,机体散热能力下降,体温上升。感到口渴时,其实身体已经丢失了大量体液,而这时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都在下降。因此,在感到口渴时才想到补水是不正确的。科学的做法是:运动前、中、后都应注意及时补水。运动前2小时补水500毫升;运动中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以防止胃部不适,每15-20分钟补水125-250毫升,补充血糖,延缓疲劳发生;运动结束2小时内还需补水500-1000毫升,可加速恢复体内失去的水分、糖分、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
剧烈运动前后不能补高浓度的果汁。果汁中过高的糖浓度使果汁由胃排空的时间延长,造成运动中胃部不适。运动饮料中特殊设计的无机盐和糖的浓度会避免这些不良反应。运动饮料的温度也讲究,过高不利于降低体温散热,过凉会造成胃肠道痉挛,一般应口感清凉,温度在10左右。
DIY运动饮料
把1勺糖和1勺盐加入1升饮用水中,混合均匀即可。喜欢果味的,还可以添加一些无糖果汁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