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西洋参(学名:Panax quinquefolius)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木植物,别名花旗参、洋参、西洋人参、American ginseng,原产于加拿大的大魁北克与美国的威斯康辛州,中国北京怀柔与长白山等地也有种植。加拿大产的叫西洋参,美国参产的叫花旗参,服用方法分为煮、炖、蒸食、切片含化、研成细粉冲服等。

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
西洋参的种子属胚后熟类型,具有长期休眠的特征,因此,必须通过种子处理,使其完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西洋参种子的形态后熟最适温度为10℃~15℃。将种子拌清洁的细沙储藏,保持7%的湿度,置于地下室内,在10℃~15℃温度下处理60d后,其裂口率可达80%以上,胚长达4.25mm以上。在完成形态后熟阶段之后,还须在0℃~5℃的低温下处理120d,才能通过生理后熟阶段而发芽,其发芽率达85%左右即可播种。
2、播种
采用点播。宜在春季2、3月进行,或在秋末冬初。株行距5cm×10cm,每穴播入种子2粒,播后覆土3cm,上盖腐熟落叶或稻草等10cm,浇水保持湿润。每667㎡播种量为5~6kg。
1、选地
在我国低纬度地区,宜选择海拔高度800~1100m的山地阔叶林地带或肥沃的园田。此处土壤呈微酸性,富含腐殖质,土层较厚,且易于排水,气候凉爽而湿润。以周围有灌溉条件的休闲地或生疏地为好。
2、整地
选好的参地,应在播种前1年的春、夏进行深耕,深度30cm左右,休闲1年,使土壤暴晒风化,每平方米分别拌50%多菌灵8g,进行土壤消毒。再施入2~3kg腐熟厩肥、1kg骨粉或过磷酸钙,与畦土混匀,整平耙细,筑成宽1.2m、深2.5cm的高畦,作业道宽70~80cm,以利排水、空气流通和接受散射光。
3、移栽
参苗经培育2年后,按株行距12.5cm×25cm进行移栽。栽植时期以秋季10月底地上部枯萎后进行为好,也可春栽。按大、中、小分级栽培。多采用斜栽法,栽植沟与地面保持40°~45°的斜角,栽时根部朝下,芽向上,沟内撒施一些骨粉,然后覆土厚约5cm,然后畦面覆4~5cm树叶或麦草短节,或再加盖3cm的锯木屑,以保持幼苗安全越冬和防止杂草滋生。
1、栽培时间
盆栽西洋参可在3月初进行,也可在10月中、下旬进行,并做到随起苗随栽培,可提高成活率。
2、盆土配制
盆栽西洋参的培养土,最好用山坡腐殖土(6份)、腐熟的柞树叶(2份)、腐熟的畜粪(1份)、细沙(1份)过筛后,混拌均匀制成。但切勿利用柳树叶和新鲜柞树叶做栽培土。
3、选苗择盆
用做盆栽的参苗,要选择浆气足、芽苞饱满、无病虫害的壮苗。花盆的大小,可依参苗的大小而定,如是两年生参苗宜用盆口直径20~30cm、盆深25~35cm的花盆或木箱。
4、栽培方法
先将培养土放入花盆中约3~4cm厚,然后将参苗斜栽于盆中,使须根顺直,切勿卷曲。接着将培养土添满盆中,芽苞距土表3cm左右,浸透水,放在不被强光直射的背阴处。
5、栽培管理
因西洋参属于阴性植物,怕强光,喜弱光、散光,所以夏季必须搞好西洋参遮阳工作。遮阳物可用苇帘、遮阳网等。在日光强烈照射下,西洋参易得“日灼病”。盆栽西洋参要定期浇水,水分不可过多。土壤湿度保持在25%~30%之间为宜,切不可超过30%,否则容易得锈腐病。西洋参对温度敏感,浇水时,尽量做到水温、土温、气温相一致。西洋参在整个生长期所需的室温应保持在19℃~25℃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西洋参生长不利。西洋参在冬季进入休眠期,不要多浇水,保护土壤湿润即可。温度不得低于~10℃。
1、架棚遮阴
西洋参是林下阴生植物,忌直射阳光,无论在山地或大田栽培,都需要架设阴棚遮阴。阴棚的透光度为25%~30%,即隐蔽度为70%~75%。林下栽参,也要按畦搭棚适当遮阴,棚高2m。伐林栽参,可采用弓形棚或双透帘(同人参栽培)。农田栽参,用细竹子编成帘子,搭成平顶大棚,棚柱高2m,边缘棚柱高1.2m,呈弓状。竹帘长4m,宽2m,用铁丝固定在棚架上。每年4月中旬出苗前架棚,9月倒苗后把棚架上的竹帘取下翌年再用。
2、施肥
于每年10月地上部枯萎时,在株间开3~5cm的浅沟,每平方米施入腐熟肥2~2.5kg、骨粉0.5kg、复合肥0.05kg。生长期要重视追肥,如6、7月生长旺盛时期,用2%过磷酸钙加0.3%尿素,在上午10:00前或下午3:00后进行根外追肥,每年1~3次,效果明显。
3、覆盖
“夏至”后至“处暑”前,为避免阳光直射,在作业道空间及畦面上要覆盖腐熟的落叶、稻草及锯木屑等。尤其要盖上一层厚厚的落叶,冬季既可以保暖防寒,夏季又可以防止水分蒸发,避免棚内和畦面温度过高,对西洋参生长极为有利。
4、灌溉
水分是西洋参生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西洋参生长期应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0%~50%,除自然降水外,可通过灌溉来满足西洋参对水分的要求。
1、地上部茎、叶病害及其防治。
主要病害有斑点病、炭疽病、疫病。防治措施:一是保持参畦通风,排水良好,及时上帘、插花,防治雨水侵袭。二是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三是发现病株及时烧毁,病穴用5%石灰乳进行消毒。四是喷65%代森锌波尔多液。湿度正常时采用1000~1200倍代森锌液,湿度过大、病害严重时可喷800~1000倍液。在西洋参展叶后,第1次喷1∶1∶140波尔多液,以后改用1∶1∶120波尔多液;五是喷50%的多菌灵,在出苗后或展叶前喷500倍液,展叶后改用1000倍液。2、土壤中茎部病害及其防治。
病害主要包括立枯病和猝倒病。防治措施:一是用50%多菌灵400倍液浇灌。一般从中心病株开始,逐渐向外扒开畦面表土,发现参茎有黄色病斑,立即浇药。防治效果达90%以上,每平方米用药液10kg。二是播种时,用70%敌g松或50%多菌灵拌种或拌于覆土中,每平方米用量为20g。也可在栽参前用1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每667m2用3~5kg进行土壤消毒。3、西洋参根部病害及消毒防治。
主要包括锈腐病和菌核病。防治措施:一是栽参前,土壤用多菌灵拌土消毒,用量同前。二是发病前浇灌50%多菌灵200倍液,每平方米10kg。三是进行参苗消毒。将参苗整齐地放入木槽中(芦头朝上,勿浸芽苞),然后将65%代森锌1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浸根10min,药液位置在芽苞下方。4、西洋参地下病虫及其防治。
西洋参地下害虫有蛴螬(咬断参苗或咀食参根)、地老虎(咬断参茎处)、蝼蛄(咬断幼苗)和金针虫(危害幼苗根部)。防治措施:一是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最好采用高温堆肥。二是在田间挂黑光灯或马灯诱杀成虫,灯下放置盛有煤油和水的容器。三是发生期用90%的敌百虫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四是毒饵诱杀。用麦麸等50kg炒香,加90%敌百虫原药0.5kg,水50kg,制成毒饵,傍晚时每667m2施1.5~2kg。
5、立枯病
春天土壤板结,通透性不好,一年生小苗在气候变化大时易发生在干湿土交界处的茎部。初呈淡黄褐色,严重时呈黄褐色斑腐烂,植株倒伏,并向四周扩散。
防治方法:注意观察,有病株立即拔掉烧毁,病穴深挖换土,并用硫磺粉土壤消毒(每10平方米用0.005kg),播前混合撒,每1000平方米撒9kg。用代森锌500倍液:水10升,代森锌0.02kg。特别3~4年生以上的植物,注意喷洒茎部。每月打1~2次。
6、斑点病
又叫黑斑病,主要发生在叶部也叫叶斑病。严重时危害植物的花、果实、种子、茎等。多雨季节斑点病发生流行蔓延。雨季到来交替打波尔多液。在6~7月份气候干旱、无雨、空气湿度大,温度在20℃左右,潜藏在种子是、土壤中,枯枝落叶的病原菌,开始活动,侵害植株。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一年可发生多次。
防治方法:①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播前种子消毒,用福尔马林10%浸种15分钟左右,或用1:1:100倍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或用大蒜液25%浸种1~2小时,阴干备播种。②撤防寒物后,对参棚内进行彻底消毒,除打扫田间卫生外,用10%硫酸铜全面消毒。③发现病株,剪除病叶,挂帘挡阳,展叶开始至7~8月份,每7~10天打一次药。波尔多液160倍、代森锰500~600倍液,代森锌600~800倍,多抗霉素100~200单位液,敌g松900倍液,敌菌灵500借液,多菌灵1000倍液。
7、叶锈病
感病叶片的背面,初期出现黄色孢子堆,最后逐渐扩大至全叶背面,使植株变黄干枯。
防治方法:同黑斑病。
8、绣腐病
从幼苗到各年生植株均能发病,是对西洋参危害普遍而又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地下茎、芽苞和根部。参根和芦头受害后,出现铁锈状的黄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使内部组织受破坏,病部出现松软的颗粒物质,最后使表皮破裂。越冬芽受害后,芽苞变为黄褐色,腐烂后不能出苗。
9、象鼻虫、螟虫危害参叶。
打苯硫磷600倍液或西维因500倍液。
1、土壤
西洋参为多年生宿根性植物,整个生长期要求大量养分,充分腐熟,疏松,通风排水良好,忌连作,播种前土壤消毒。
2、种子
种子进口要严格检疫,无论是进口种子,国内外地引进种子,或自采种子,播前种于要消毒。
3、消毒
栽参前每平方米用10~15g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
4、移栽
选无病的植株,勿伤根,并用抗霉素二百万分之一稀释浸根15分钟,干后移栽。
5、温湿度
西洋参整个生长期需温暖湿润的气候,但温湿度过高和过低,都易造成病虫害发生,温度过高易得生理病害,畦面和作业道,放树叶。麦草等物。湿度过大易得斑点病。参床要做成弓背形防止积水,四周挖排水沟,参床不露雨。
6、勤检查
见到病株及时拔掉,烧毁,病株穴位要消毒。勤拔草,有些杂草也容易造成病害,同时争夺养分,见有杂草立刻拔除。勤浇水,干旱季节和干旱地区要勤浇水,否则植株生长的衰弱、也易得病害。勤松土,土壤疏松有利十各种微生物的活动,植物生长快。当土壤板结时,立枯病最容易发生。
1、加强肥水管理,培养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
及时疏松土壤,注意各个生长时期的水肥匹配供应,并喷施新高脂膜,保墒保肥效防水分耗散,确保植体有一个良好的、长环境和条件。
2、及时预防,防治结合。
结合生产季节和天气变化,及时用药,并加施新高脂膜增提药效,防病虫侵袭和有效灭杀病虫。在越冬前,要对土壤作灭杀病虫处理,并喷施新高脂膜,防寒保温防病虫迁徙。
3、壮根状茎,提高含量。
叶片开始扩展的时候,向叶面上喷施药材根大灵。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