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珠茶 介绍

制作方法

珠茶初制杀青技术基本上与眉茶初制相同。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不同点在于珠茶采用先闷后抛的方法。鲜叶下锅后,使用84型杀青机先闷炒3~4分钟,64型杀青机2.5~3分钟。待大量水蒸气从盖缝上冲出时,揭盖抛炒,直到叶色变为暗绿、茎梗析而不断时起锅。
杀青叶含水量60~64%,失重约35~40%。杀青程度:叶熟不黄、色翠不生,叶质柔软不焦。杀青的作用有三,一是彻底破坏酶的活性,保持叶绿素。茶叶中有一种多酚氧化酶,如不及时破坏这种酶的活性,茶叶就会发红,所以,所有绿茶第一道工序都是杀青。
第二个作用是散发水份和青草气,三是促进内含物的形成,含水量减少,茶叶变软,便于揉捻和做形。
目前,珠茶产区采用的杀青机械主要是“锅式”杀青机。杀青的具体方法是,用煤、柴等燃料将锅子烧热后投入适量鲜叶,经过抛炒和加盖闷炒,达到适度杀青,时间约七八分钟,杀青时温度掌握很重要,应“高温杀青,先高后低”,即先以高温快速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再降低锅温,继续杀青至结束。但温度亦不能太高。过高的温度会使叶绿素破坏较多,甚至炒焦茶叶,影响品质。
杀青还须注意抛闷结合。抛炒能迅速散发水分,有利于成茶的香气和色泽翠绿,闷炒能迅速升高叶温,破坏酶活性,并使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成条;但如果只是闷炒或闷炒时间过长,又会降低茶叶香气,甚至造成叶色“闷黄”。由于珠茶做形要比其它绿茶难度大一些,故杀青叶含水量要高些,闷炒时间适当较长。杀青时,原料老嫩不同,又要加以区别对待,原料嫩度高,含水量多,原料较粗老,含水量低,故杀青时须“嫩叶老杀,老叶嫩杀”,即嫩叶可多蒸发掉一部分不分,老叶要少散失水分。
也有的茶区应用滚筒杀青机,这种杀青机为连 续作业方式,在滚筒的一端连续送叶,另一端连续出叶,工效较高,操作也简便。此外,有的茶区亦曾使用槽式杀青机。
杀青适度的感官要求是,色泽暗绿,无红梗红叶和暗黄色,无斑爆点,芽叶完整不断碎,无青草气,无烟焦气,无水闷黄熟味,手折嫩梗不断,手捏能成团,松开时又能散开。
珠茶揉捻所用机械、方法基本上与眉茶相同。不同点在于珠茶揉捻的时间比眉茶稍短,压力比眉茶轻,为了保持叶质柔软,杀青叶不经摊晾立即揉捻。一般嫩叶约揉10~15分钟,老叶15~20分钟。揉捻程度为,细胞破坏率45~60%,嫩叶成条率90%左右,4~5级成条率85%左右即可。揉捻时间过短,成条率差,不利于炒制成盘花形的珠茶颗粒。揉捻叶应适当解块,及时干燥,以防叶色闷黄。
珠茶干燥过程包括炒二青、小锅、对锅与大锅四个程序。
(1)炒二青:炒二青主要目的是蒸发一部分水分。春茶一般二青叶含水量在40%左右。夏茶气温高,炒干时叶子失水较快,二青叶含水量较春茶高,约为45%。
(2)炒小锅、对锅和大锅:炒小锅锅温120~160℃,投叶量每锅12.5~15千克二青叶,时间45分钟左右,炒到含水量30~35%为适度。炒对锅是珠茶成圆的关键。锅温要求匀火长炒以利于做圆。锅温60℃左右,投叶量由二锅小锅叶量合并,时间3小时左右,炒到含水量15~20%为适度。炒大锅锅温应掌握由低到高,一般在60~80℃,投叶量由二锅炒对锅的叶量合并,时间2.5~3小时,炒到含水量6~7%为适度。炒大锅时,在锅上采用加盖措施,但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出现叶色黄熟,香气低闷,叶底泛黄现象。
珠茶炒制时间长,仅干燥工序就需5小时以上,为缩短炒制时间,嵊州市石璜、雅璜等地,总结出温高、火匀、时短、少盖的匀火炒法。即小锅、对锅、大锅温度均较高,且温差较小,炒干时间缩短。这种制法产品外型圆紧结实,色泽绿翠,汤清香高,叶底明亮。但这一炒制方法适用于高山茶区或土质肥沃茶区叶质肥壮的鲜叶,是提高这种茶叶品质的好方法;如是叶质瘦薄的鲜叶,则往往叶片水分蒸发过快,颗粒松散,不能适应,所以应该因茶制宜采用此法。 此外,70年末期起,新昌县利用小水电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推行“电热制茶”,节约燃料,改善厂区环境条件,且温度易控,茶叶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