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及食疗作用
中医认为,鲇鱼性温、味甘,归胃、膀胱经;具有补气、滋阴、催乳、开胃、利小便之功效
《食经》:“主虚损不足,令人皮肤肥美。”
南北朝·陶弘景:”鲇鱼肉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缩。”宋·苏颂:“鲇鱼肉不可合牛肝食,令人患风,噎涎,不可合野猪肉食,令人吐泻。”
《本草纲目》:“鲇鱼反荆芥。”
《随息居饮食谱》:“鲇鱼,甘温,微毒。痔血、肛痛,不宜多食。余病悉忌。”
方剂
1、香菜炖鲇鱼:鲇鱼尾,芫荽60g。将菜塞入鱼腹内,稍加香油,用小火炖熟。本方取鲇鱼补脾利尿以消肿,芫荽、香油均在于调味。用于脾虚水肿,小便不利。
2、鲇鱼鸡蛋羹鲇鱼1尾,鸡蛋2个。鲇鱼切块,煮汤至烂熟,取汁,打入鸡蛋,煮熟,以食盐、生姜调味食用。 源于《吉林中草药》。本方取鲇鱼补脾益血,催乳;鸡蛋能滋阴养血,用以增强鲇鱼的作用。用于产后乳汁不足。
忌食
虽然鲇鱼营养丰富,但有痼疾、疮疡者慎食。此外,鲇鱼不宜与牛羊油、牛肝、鹿肉、野猪肉、野鸡、中药荆芥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