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红珊瑚是泛生长在20至30℃左右200米至2000米深暖海水域中一种海生腔肠动物,因为稀少难得、独一无二,所以又被称为“神秘的海中贵族”。 单体的珊瑚虫也是生物界中的“高级数学家”, 它能在自己身上奇妙地记下“日历”: 它们每年在自已的体壁上制造出365条环纹,显然是一天造一条。珊瑚在海中的生长速度极为缓慢,从珊瑚石化后显示出的生长纹和生长线来推测,20年长一寸,300年才长一公斤,一米高的珊瑚动物,大约需要生长1000年的时间。
珊瑚死后,它的尸体逐渐为海水中的游离C02和Ca阳离子结合成的碳酸钙所代替,这个过程叫钙化也称为石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其结果使得有机质的动物珊瑚变为无机质的石化珊瑚,珊瑚石的密度较大(一般在2.7左右),硬度变化在4-5之间。(这个时间段只是钙化珊瑚石还不是珊瑚化石,但己经是人类自古以来作为宝石级原料了)一是海洋化石珊瑚。二是山埋藏的山珊瑚,代表是广元中子朝天色彩丰富的珊瑚化石,以及新疆 广西产的灰黑色珊瑚化石。
追溯至2.5亿年到3亿年前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时期形成的钙化珊瑚石,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及火山爆发,由于红珊瑚分布的是深海水域,其海底都发育着大量的火山活动,这些活动提供了很多火山灰物质,火山灰物质中富含着一定数量的常量元素(如有色元素铁、铜、锰等和无色元素镁、钾、钠等)以及微量元素(如锌、铬、镍等)。若珊瑚在石化过程中吸附了海水中的元素以铁为主,则结果珊瑚石的颜色就是红色的,若吸附的元素以镁为主,兼有少许铁质,那么珊瑚石的颜色就会是粉红色或是粉白色的,如果吸附的元素以镁为主,几乎没有其他杂质,那么珊瑚石的颜色就可能是白色的, 吸附铜为绿色,吸附锰为黑色; 也有橘黄及橙红色,适合加工成为华美的珠宝或高级艺术品,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由于地壳运动及海底发生大量火山活动与海底地壳的隆升,珊瑚石被颠覆在地壳岩体内,又经过亿万年漫长而复杂的地壳活动,珊瑚石又与部份硅元素结合与置换后,在一定条件下珊瑚石会玉化为化石玉(如古生代的树木被二氧化硅置换后演变为树化玉一样)。珊瑚化石的密度较珊瑚石大(一般在2.7至2,9左右),硬度变化在5-7.8之间,部分硬度超过翡翠,代表为印尼菊花石珊瑚玉,广元白龙江红珊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