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蒜黄 介绍

介绍摘要

大蒜幼苗,百合科葱属,利用大蒜鳞茎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软化栽培而成,叶蜡黄色,基部嫩白,辣味不浓。在中国各地均有种植,是人们普遍种植和喜食的蔬菜。无土栽培的蒜黄,不喷洒任何农药和肥料,可以直接清洗食用。清洗可以蒜黄表面残留的有害微生物;残洁清水呈碱性,可促进呈酸性的农药降解。

蒜黄栽培

(1)品种选择。蒜黄的产值较高,应选用大瓣品种,以求发芽快,生长粗壮,产量高。选种时剔除冻、烂、伤、弱的蒜瓣。
(2)栽培场地。蒜黄主要在冬春低温季节栽培,凡是有一定温度条件的场所均可进行。多采用保温性能较差的塑料大棚、小拱栅、风障畦、空室、菜窖,或在流水的河滩地、泉水地旁进行。
在保护地内挖30~40厘米深的栽培床,床宽12~15米。在室内可用砖砌成0.5~0.6米的长方形栽培池。在河滩或泉水边,可挖成1~1.5米深的栽培地。栽培蒜黄可用细沙或砂壤土。在栽培床内铺沙或土3~6厘米,摊平。
(3)播种。蒜黄可在10月上旬到翌年3月下旬连续不断地播种和收获。从种到收获,在适温条件下约20~25天。可根据上市期确定播种期。
播种前,把选出的蒜头用清水浸泡24小时,使之吸足水分后去掉蒜盘踵部,一个接一个地把蒜头紧紧排在栽培池内,尽量不留空隙,空隙处亦用散种瓣填严。一般每平方米采用蒜种10~20千克。播后上面覆盖细沙3~4厘米,用木板拍实压平,再浇足水。水渗下后,再覆1~2厘米一层细沙。
(4)田间管理。
①遮荫。蒜芽大部分出土时,栽培床上盖苇帘或草苫子遮光,亦可盖黑色塑料薄膜遮光,以软化蒜叶,保证蒜黄的质量。盖帘过晚,或盖得不严密,蒜苗见光,会使叶片变绿而降低品质。盖帘还有保护栽培床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②温度管理。播种后至出土前,利用保护地的覆盖措施尽量提高栽培床温度,白天保持25~28℃,夜温不能低于18~20℃,如有条件,夜温略高于日温更好。出苗后至苗高10厘米时,为使苗粗壮,白天可降低温度至20~25℃,夜温16~18℃。苗高20~25厘米时,通风量还应加大。白天保持18~20℃,夜温14~16℃,以促进蒜苗粗壮,高产,改善品质。收获前4~5天,尽量加大通风,白天保持10~15℃,夜间10~15℃,防止秧苗徒长倒伏。
③水分管理。蒜黄栽培中,第一水应充足,一定要淹没蒜瓣。以后每2~4天浇1次水,保持栽培床经常湿润。水分管理要根据保护地内的温度和秧苗时期确定,温度高,蒸发量大,秧苗大时,勤浇,浇水量应大,反之应小些。收割前2~3天应浇水,以保持蒜苗细嫩。
④通风。栽培床内有时积聚大量二氧化碳或保护地加温时放出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在中午温度高时,应放风换气。出于保温需要,一般不必过多地通风。
(5)收获。蒜黄高25~30厘米左右时,即可收割。从播种至收获约20~25天。收割时刀要快,下刀不宜过深,以贴地皮割下为宜,不可割伤蒜瓣。割后不要立即浇水,防止刀口感染3~4天后浇水,促进第二茬生长。约过20天后可收第二刀。收第三主刀时连瓣拔起。第一刀,每千克蒜种可产蒜黄0.7~0.8千克,第二刀约0.4~0.5千克。收割后的蒜黄要扎成捆,放在阳光下晒一下,使蒜叶由黄白色转变为金黄色,称“晒黄”。晒的时间不要太长,并注意防冻。
1 品种选择。选择早、中熟的高产优质大蒜良种或地方良种。
2场地选择。选择空气流畅,遮光较好的房舍做生产场地。
3木箱准备。一般用轻质的木板制成育苗箱,苗箱长宽高为60厘米-25厘米;30厘米,要求箱底平整,有排水孔和通气孔。
4浸种。将蒜根发褐、肉色发黄的蒜瓣和病残蒜头剔除后,用清水浸泡蒜种12小时,使其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即可。
5播种。播种前将苗箱洗干净,箱底铺一层报纸后再撒上薄薄的一层洁净河砂做栽培基质。将浸好的蒜头紧密地排在箱内砂面上,空隙处用蒜瓣填满,随后喷水,一般每平方米木箱播干蒜头15公斤左右。播种完后箱面上铺盖草帘,保持栽培室内黑暗即可。
6管理。栽培室内温度保持在25~27℃,每天喷水2~3次,经常通风。出苗后温度降至18~22℃。采收前4~5天,室温保持在10~15℃为宜。
7 收割。正常栽培环境下,从播种至采收约需20~25天,当蒜黄苗长到30~40厘米时即可收割上市销售。第一次收割后及时喷水保湿保温管理,一般15~20天后可再次收割。
蒜黄产地:围绕大蒜主产区,蒜黄的主要产地在山东的平邑、聊城、斑鸠店、莱芜等地区均有大面积的种植基地,主要种植方式是用养蒜黄的蒜黄池来种植,一斤大蒜一般能产0.80~1.30斤蒜黄(主要是根据季节来决定产量),其他河南、河北等地区均有规模性质的种植基地。